猎狐梗赏析网

武汉博物馆新展览盛大开幕:国际博物馆日的特别献礼

05-18

武汉博物馆新展览盛大开幕:国际博物馆日的特别献礼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武汉博物馆推出两大全新展览与市民和游客朋友们见面,这两场展览分别是:“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藏展”和 “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

“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藏展”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共同主办。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传统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与中华音乐文化共生又共存。展览中汇集来自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大批古琴珍藏,值得喜爱韵律和音乐的观众前来观赏。本次展览分为“太古遗音”“大工巧器”“大雅正声”“玉律潜符”四个展览单元;分别从古琴的源起流变、形制特色、文化内涵、音乐意韵等方面,全方位阐述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地位。展览以古琴本身为引,拓展到中国古代音乐、文学、政治等多方面历史文化,引领观众认识古琴、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了解古琴背后所承载的生活美学。

本次“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品展”集合了重庆三峡博物馆珍藏的20张古琴,其中3件宋元古琴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宋“卫中正”款琴是北宋斫琴师卫中正目前唯一存世的作品。卫中正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宫廷制琴名手。据史料记载,他曾奉旨制“琼响”琴,到明代翰林学士王祎还为此作《琼响操》,可见其在古琴技艺上的历史影响。

另一件宋琴——“松石间意”琴也被认为是传世珍品,此琴为仲尼式古琴,琴体浑厚,断纹优美。更难得的是琴底共有文字题刻十二处,印章一枚,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题刻落款者多是宋、明、清三代的著名文人,其中不乏苏东坡、唐伯虎、沈周、文徵明等举世闻名的大家。“松石间意”琴如一粒时间长河中的细沙,滑过苏东坡、唐伯虎的手指,游过千年长河来到武汉博物馆的展厅中与观众见面。观众将得以近距离欣赏这张曾经被文学宗师喜爱过、抚玩过的古琴珍品。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我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个项目,得到世界公认。三千年来,古琴与中国人之间的联结还未断开,还有许多人在研究、保护、传承古琴文化与技艺。“琴为何物——重庆三峡博物馆古琴珍藏展”在武汉博物馆一楼书画厅展出,展览将持续到8月1日。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携“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来到武汉博物馆,通过200件馆藏带钩精品为观众们展现古人腰间的精巧细致与低调奢华。

展览分为“带钩与华夏文化”“带钩与中国工艺”“带钩与东方美学”三个部分,分别从带钩的使用与功能、制作与工艺和造型与纹饰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展示和剖析,将带钩这一服饰配件从表面的形态功能到内在的文化寓意层层铺开。让观众从一件件小物中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到精妙绝伦的中国工艺,领略到妙不可言的东方美学。

带钩,主要为古代男子的服饰用具,其用途顾名思义,为钩住(革)带,与我们今天所见的皮带扣功用相同。带钩虽造型多样,但大多数都由钩首、钩体和钩钮三个部分构成。带钩的制作材质较为丰富,常见的有金、银、铜、铁、玉石、象牙、琉璃、兽骨等。

展览中的“四不象”纯金带钩。其造型别致精巧,钩首与钩钮分别借用了动物的喙与足的形态,将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而大大眼睛和尖尖的耳朵,又给整体的造型带来了灵动与生气,显得顽皮又跳脱,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脑洞大开与活泼随性。

此次展览于2024年5月17日至7月18日在武汉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展厅展出。感兴趣的观众不妨带上家人一起来感受千百年来古人服饰配件中的传统与现代、时尚与华美。

记者:康婧怡 邓哲 通讯员:丁燕 龚永平

编辑:董瑞涵 吕艳丽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巴西龟的寿命一般多少年

墨玉手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