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文章都是为了今天的这个系列专题做铺垫,今天就将视频课程中的内容没有涉及或者时间限制不能详细说清楚的玉器特点,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做一个补充,如果您订阅了我的视频课程《玉器知识讲座》,那么结合我这些文字就会对高古玉的收藏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文字开始之前也特别说明,我是做文化传播的,所有的馆藏图片和数据都会以经过正式考古和公开发布的博物馆资料为主,商业对比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仅做于知识传播,不涉及商业内容,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一、今天我们介绍的第一章就是红山文化玉器
在视频中我们已经介绍过,红山文化属新石器时期辽河流域文化的一个统称,距今约4500至6000年,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的辽河地区,因1935 年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在中国的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除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用红山文化做统称主要是这个阶段的玉器有代表性,虽然他不是最早的文化遗址,但是它的玉器造型特征,雕琢工艺以及用玉制度都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和时代风格,红山玉器除了外在的造型美,更具有内在的古典美,是东北地区史前玉器雕琢和使用进入鼎盛阶段的主要标志。
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内蒙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北部等地,其中在辽河上游流域发现的一批包括龙及多种动物题材在内的玉器,证实了在传世玉器中许多动物题材的作品,应属红山文化时期所制造。
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红山文化的玉器多就地取材,使用那些质地细密、硬度稍低、色泽均匀的岫岩玉。玉器的造型以抽象为显著特征,具象的造型相对较少,与南方的良渚文化共同形成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玉器的两大主力支柱,其制作风格与制作手段,对商周玉器的发展方向产生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在琢制的特征表现上,一般采用大块面积雕刻手法,琢磨的工艺特征明显,造型概括、简练,质朴,装饰纹饰简洁,疏朗,与商代妇好墓所出土的玉人物有着密切的内在风格关联。
二、红山文化玉器多呈现两种形制:
其一为动物形器,主要有玉龙、玉兽形玦、玉鸟、玉鹰、玉鹗、玉龟、玉鱼、玉蝉等,侧重于动物形象上的简单塑造,寥寥数刀就能将动物形象雕琢得栩栩如生。虽然所使用的琢磨技法极其简练而概括,但作品的神态却达到了传神的境地,这种琢磨工艺的方法多体现在祭祀偶像的神物玉龙类玉器之上;
其二为几何形器, 主要有马蹄形、方形器、钩形器、云形器以及方形片状的玉璧。这类玉器的主要特点是除玉璧等少数具有显著肖形特征外,一般外观形象多不明显。
但是,并不是制作完全没有章法可循,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制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其对称结构的设计、联圆中心的确定、沟槽洼面的形成,包括玉器表面大块面积的抛光等,都有着非常典型的鉴定风格,特别是使用琢磨工具的研磨方式,使红山文化的玉器与其他时期的玉器表面形成的琢磨痕有明显的区别,读者如果有机会能切身体会,上手观察红山文化真品,而且注意这些光素的平面处理,自然就能感觉到现代的仿品由于加工工艺太进步而导致了严重的失真。
目前市场上公开可以参考的,能够用于交易的红山文化玉器其实并不多,常见的器形也就那么几种,私下有藏友在购买交易时,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常见器形是造假者的目光集中区域,比如“C"形龙名气太大,而实物出土太少,大多都是征集而来,所以也成了造假者仿制的重点灾区。还有一个就是玉兽形玦,也被称为玉猪龙,玉鸮等,因为这两种玉器曾经在拍卖交易中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了名品,现在各种尺寸的仿品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两种器形上,这是读者需要充分注意的;
二是冷僻的、不见著录的器形有时也容易对收藏者构成威胁。
因为处于史前的红山文化,传承的时间如果从兴隆洼文化开始算起,至少也有近五千余年,这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绝对不可能仅有博物馆里面的那一点遗存,而且从器物的造型和功能上来说,确有一些用途不明的玉器出现,特别是水文环境的改变,原来的茂密森林现在已经是沙漠荒原了,遗存在民间的宝物肯定比我们公开挖掘的要多,还有太多的未知和发现,比如“牙璧’是什么东西,现在尚且搞不清,造假者正是利用了有些人越搞不清越要买回研究的心理,造一些四不像来欺骗这些似懂非懂的收藏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