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揭秘清代货币体系:银子种类与常用货币解读

02-26

揭秘清代货币体系:银子种类与常用货币解读

清代流通的货币是银子、制钱,那么是不是就像电视剧中那样,出门吃个饭、逛个街就随手甩给一个银元宝结账呢?我们通常所见的银子形式和历史上的真实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清代,货币银、钱并用,大宗交易及政府财政结算用银两,小宗买卖用钱(制钱),以银为主币,制钱为辅币。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贵金属银的使用,清代货币大量用银,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银与钱的关系,官方规定是“以银换钱”,银钱比价、兑换时,以银为固定基数,一两银换一千制钱。

银两并非是以个数计量的,而是需称重,验成色,而且重量标准,各地、各行业、系统各不相同,银的成色复杂不一,形状复杂不一,使用麻烦,有着诸多弊端。

清代银两的形状大致分为四种:元宝、中锭、锞子、滴珠。大小不一,形状不同。

“元宝”,也叫“宝银”,重五十两,锭为长圆形,两端上翘,形如小船,扣过来又形似马蹄,故又称“马蹄银”,各地流通的宝银形状也不尽相同,所以还有诸如长槽、方槽、单倾、双倾等名色。

中锭,重十两,或七八两不等,多做成锤形,也有做成宝银形的,称为“小元宝”。锞子,也叫小锞、小锭,重一两至五两不等,多做成小馒头形。滴珠,又有福珠等名称,为一两以下的散碎小粒银。

官府在征收赋税时,一般为散碎银两,上缴户部时,需要熔铸为大块的元宝,加征火耗问题就由此而来。熔铸银两的机构行业,称“银铺”,或“银炉”,有官私两种。私人开设的银铺须经官府许可,发给执照,银铺应该对所铸银锭的成色、重量负责,须在银锭上标有银铺名号、所在地名、银匠姓名等标记,以备查核。

官府对伪造银两者,也处以严厉的惩罚。清初规定:凡伪造金银者,为首人杖一百,处三年徒刑,为从及知情买使者减一等;以锡充银者,杖刑后流三千里。乾隆五年又有新的规定:凡将铜、锡、铅、铁用药水煮后冒充白银使用者,如果是旗人,鞭枷后发配黑龙江;民人犯者,杖刑后发往云贵川广烟瘴之地。

银两的成色与重量,是流通中量大主要问题。成色即银锭的含银量。请官府所发放使用的银两,被规定为标准成色,称为“纹银”,以其成色为十成,所以又有“足纹”之称。

然而所谓的十足纹银,却达不到十成纯银,现代化验,含银量为93.5374%,而各地流行的宝银,不少种的成色都高于纹银,所以使用时需折成纹银而“升水”,该银50两一个的宝银,升水后即超过50两。

当然,也有成色低于纹银者,折成纹银就要“缩水”,所以有九八、九七、九六、九五、九四、九三、九二银等,所用成色有将近几百种,鉴定银的成色也成为了一门专业的学问。

由于银两使用的复杂和混乱,官府在征税收银的时候,贪官污吏也以成色不足为借口进行“勒索”,这也是在火耗以外再次加征的一种手段。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清代人使用银子的问题,影视作品中元宝的使用似乎不合古制,元宝的重量小的为十两左右,大的则有五十两,所以日常使用最多的货币应该是制钱,或是一两以下的滴珠,最多也就是一到五两的锞子。

蓝魔虾图片

广西墨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