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篆刻的朋友,最头疼的就是篆刻石头的选择和购买,我们发现市面上的石头价格4元——xx万+不等,怎么才能挑到性价比比较高的石头呢?有什么诀窍和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初步的了解一下
我们购买石头,一定得识货,看到他的价值,对他有一个精准的评估。评定一枚印章的价值,首先就是看质地
因为旧时文人多用较好的印石制印。印石种类很多,一般谈及印章石,主要集中于四大名石,即青田、寿山、昌化、巴林。品味高低各异。
其中青田石资格最老,寿山和昌化历史则稍晚。清初,寿山石因受到皇家青睐,开始出现赶超青田之势。
昌化石的趣味主要在玩赏“鸡血”上,篆刻领域里却不是很受推崇。因此若论馈赠爱篆者,青田、寿山两位老兄当然更胜一筹。
至于小兄弟巴林,早年在篆刻圈中“资历尚浅”。那时几块钱就可以买到起冻质地的巴林石,而同样价位的青田和寿山基本是最低端的粗石,刀感不佳且砂丁很多。
所以若在过去,巴林石可能当是无愧于馈赠篆刻人的第一选择——经济实惠,也美观大方。
脆料下刀即崩,基本不堪一用,绵料才是可以用于篆刻的石材。
其刀感正如其名,非常地“绵”,刻上去几乎无声无息,石屑也非常细腻,常常黏在一起呈细条状或刨花状。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刀感非常友好,但刻多了则会觉得有些拖泥带水。
像笔者这种腕力不济的,刻出的线条常会绵软无力。石料“绵”无伤大雅,文字也“绵”可就不太好了。
那么质地比较好的青田石刀感如何呢?下刀“爽脆”,刻之有声,石屑纷飞呈细块状,但又不会有巴林那样崩坏的问题,感觉极佳。所谓随心所欲,爽利无比,历代前辈诚不欺我。
而寿山石中,有三坑五系,种类多不胜数。寿山石的刀感不尽相同,但大多介于青田石和巴林石二者之间。
寿山石中,田黄章可能最传奇。但田黄切章极难,能刻一方更是豪奢之举。而作为普通人来说,赠给对方田黄印章,对方也不见得舍得刻。
其次是高山石:这个石种下刀略感绵糯,但不至于觉得“粘刀”,石粉呈细粉末状。
好的高山系石如荔枝、太极这类,刀感会更加坚致,而质地较差的高山石则更松软些。
杜陵石,也称都城坑石,因为坚结致密,刻之微有响声。下刀不粘不滞,虽非青田那样脆爽的印材。
但腕力足够的前提下,往往能给篆刻者带来极为惊喜的效果。如今的杜陵石价格已不似往年般“高高在上”,收下赠予爱者,不失为是一个好选择。
坑头石刀感舒适,若馈赠的对象是爱篆刻的女性,对方也可以驾驭。
比上述几种,善伯石则有些“脆”。刀感不温不火,中庸平和。善伯与月尾矿脉相连,接近月尾矿区的“善伯尾”更加松脆一些。
旗降石有一个普遍的误区,不熟悉的人认为旗降“硬”且“韧”,可能不适合篆刻。然而旗降虽然硬度略高,但其实并非如此。脆糯适中,不崩不粘,且稳定持久,是极佳的印材石种。
芙蓉石:它的刀感是寿山石中最接近青田石的,爽脆随心,以刀游走在好的芙蓉石上完全是一种享受。
与青田相比,芙蓉的质地更加致密些,手感也比青田重些,故就“爽”之一字而言尚略有不及。但芙蓉的石性比青田更为凝结,坚致持久,则又为青田所稍逊了。
芙蓉石产量甚丰,大部分的芙蓉印材,价格都不算太过离谱。篆刻者,无论男女老幼,新手老手,对于芙蓉石,都不至于有什么排斥或不适。久刻芙蓉,也不会留下弊病。加之外形美观,作为馈赠来说,实是优选。
那么印石有哪些分类呢?我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分法,这里我们也简单了解一下
人们一般把它们分成三种类型(主要是从透明与光泽角度考虑的)
一种称为“冻地”,在灯光或日光下成透明或半透明
另一种称为“软地”,这种软地在通常加工后表面反光,肉眼观察如同瓷器的表面,有光泽和滋润的感觉
再一种称为“硬地”,在一般加工后的情况下,石材表面不反光或有微微光泽,给人以粗糙感。
一般以两大类型出现,
一种是加工成正规型,方、圆、扁(长方形)等;
另一类为不规则型,均称为随意章或随形章。
印石的命名也是很有趣味
①以色相命名
例如:“荔枝”、“鱼脑”、“桃红”、“牛角”、“虎皮”、“白果”等;
②有的按地名或坑名命名
例如:“高山”、“坑头”、“鹿目”、“旗降”、“封门”、“周村”等。
③且在一个品种中有的又分许多品名
例如:“田黄石”又有“黄金黄”、“桔皮黄”、“桂花黄”、“白田”、“黑田”等十几种品名;
又如鸡血石,按红色多寡分别命名为“大红袍”、“小红袍”、“头顶红”以及按石质颜色有“刘关张”、“雪里红”、“藕粉底”等。
福建寿山的田黄石号称“石帝”。
文人雅士篆刻家们,将“田黄”、昌化的“鸡血”、青田的“灯光”称之为:黄、红、青印石三绝。
另外,印章石材的实用性、工艺性、欣赏性,也可以作为印石选择的标准。
顾名思义是指印材成章(产品)的实用含义,包括下列诸多因素:
经济性,即价格能为广大应用者所接受。
使用性能,也就是能否经久耐用。
稳定的物理性能,要有良好的绝热和抗腐蚀的性能。
对红泥(红油)油脂吐纳功能,即必须具有较好的吸吐印泥红油的功能。材料来源的广泛性。
是指材料的加工性能以及加工后的性能等。例如:透明度、折光率、硬度、颜色等等。
工艺性在印石中一般说来“冻地”为先,其次是“软地”,再次是“硬地”,但“冻地”中也由于石材的产地不同,表现出的工艺性能也不尽相同。
是指印石具有的自然美,包括色、质、纹、形。
欣赏性里还可以包含着排它性,也可以说这是印石的又一特性,排它性简单地说是“独一无二”的意思。可作为防伪重要手段。
一枚印章能自然完美将上述三性结合起来反映给人们视觉或感觉,则必定是一件完美艺术品性的珍贵优秀印章。
印石的辨析
辨析印石的性质、真伪,传统的方法是“闻、问、看、抚、磨、刻”这“六字经”。同时,这也是辨别石品的关键。
“闻”即知识见闻;“问”即询问、学问,这是辨析印石的基础。
例如,青田山坑石中的“半山”与白芙蓉石中含有“老虎沙”(细纱集合点),而“半山”性脆、质略松,而芙蓉“藕尖白”相对质紧密而显得更密一些,精于印章镌刻着,用刀角触石一试便知。所以,要多听多问,勤学好问。
“看”,指观察印石的着色、花纹形态,因为各类印石由不同色泽的矿物质构成,所受地质运动的作用也不同,色彩和花纹总不会是一样的。同一产地的印石有其共同的特征,而不同产地的印石一般来说差别总是比较明显的。掌握了印石这些共性和个性特点,印石那在手里,一看便知。
“抚”是指手感,凭手感辨别印石的硬度、重量、质地、粗细以及油润干燥与否。
“磨”,指制印工艺的技术,即磨平、磨光。印石的质地、肌理中是否含沙、含硅酸盐(印石中的硅酸盐含量略高,呈现出短纤维状态的石屑,但光从外观上看是发现不了的),只有打磨、琢刻之后,才能得知。
“刻”,指检验印石是否适宜篆刻、雕刻。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印石小知识,你有什么好的补充的,留言区一起探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