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的黄沙,几乎寸草不生。周边一片死寂,像极了火星表面。
就在这样的地方,谁能想到在古代竟然是昆仑玉的主要生产基地,大名鼎鼎的旱峡玉矿就在这里。不要小看了这座玉矿,在汉代、魏晋时期,王公贵族的玉都是来自这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玉酒泉的称号。
近两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揭开了这座玉矿的面纱。其实说起丝绸之路人尽皆知,但早在丝绸之路之前,在西北地区,甘肃的祁连山腹地,就有一条玉石之路。
玉石之路要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原正值春秋乱世,当时的人们对西北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随着近些年的考古发现,在这一时期,玉石的开采和交易就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繁华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沧海桑田,如今想来这里可不容易,出了悬泉置,继续向西,导航旱峡墩,从柳格高速旁的省道穿过高速,一直向山的方向行驶。
先是好几公里的搓板路,之后进入山谷就成了戈壁加断断续续的细沙路。一开始的搓板路我们是打开高速四驱行驶的,把车稍微开快一点,因为越慢反而越觉得颠簸。
走进山谷之后,要注意观察,有碎石的地方高速四驱完全可以通行,当地表光滑起来,明显的软沙出现时,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打开低速四驱,因为在这里面完全没有信号,一旦陷车会很麻烦。走了一会我们就能看到路右侧出现了一个烽燧。
在汉代的时候玉矿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地方,专门派兵守卫。整个峡谷就是天然屏障。这座烽燧的位置也是十分关键,正好处在峡谷的拐弯处,视野非常开阔。
我们在山上看到的烽燧是用不规则的石块夹红柳芦苇垒筑而成,截面成梯形,底部东西长3.4米,南北宽3.6米,顶部东西长3.1米,南北长3.1米呈一个正方形,残高2.3米。看上去就霸气十足。配合独特的地形,易守难攻。
继续向南,当快走到山谷口的时候,这一段是最难走的,很长距离的软沙地,一定要加速,快走沙子,车打滑明显但也能顺利通过。在我们穿过山谷后向右前方沿车辙进入山丘地带就能到达了。
旱峡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的三危山后山,它是由防御区、采矿区、选料区等组成的采玉聚落遗址。玉矿资源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财富,控制了玉矿就掌握了经济命脉之一。所以统治者们对玉矿的安全性都十分重视,为了牢牢控制住玉矿,更是会派兵对玉矿进行守卫。
旱峡玉矿共有三条矿脉,矿坑、岗哨、房址等各类地表遗存188处。后来挖掘出了地面石砌房址1座、半地穴式房址5座。通过这种种的数据,我们也能看出在古代旱峡玉矿遗址开采时人声鼎沸,繁忙劳碌。
旱峡玉矿遗址的年代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为西城驿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大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700年;晚期的骟马文化早期遗存,大约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400年。其中早期的年代,大概就是夏商时期。在这里出土的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料、石料、植物遗存、动物遗存等。还有一些生活用具还采矿时会用到的工具。
旱峡玉矿是露天矿,便于开采,这也是它被人们发现早开采早的原因之一,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远在丝绸之路之前,中原与西域之间就有一条 “玉石之路”,连接着中原王朝与西域世界,中华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便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不是越野车的话,不建议大家前往。
整个旅程有一种探险的感觉,荒无一人,四下也是寸草不生,我们除了感叹沧海桑田之外,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在时间面前微乎其微,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