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同观阁书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上世纪90年代,我非常喜欢逛古玩市场,当时还没有新建古玩城。本地古玩市场位于市牡丹北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但不是主要交通路线,临街除了有几家挂着招牌的古玩店铺,基本上是地摊,摊主们沿着街道两侧及广场依次摆摊排开,规模很大,有古玩地摊二三百个,多数为卖瓷器、玉器、杂件等古玩摊,有些地摊卖古玩又兼卖旧书,再有就是专卖旧书摊位。每逢双休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摊主来自四面八方,市内的,外县的,还有外地的,非常热闹。
逛地摊是一种乐趣。一般从外围摊位开走,因为那里摆摊多为外地或外县人,时有陌生面孔加入,会看到一些新摆的古旧书及软片类藏品,边走边看,从头走到尾,小半天过去了。即便收获不大,在地摊上转一大圈,看看老物件,翻翻古旧书,或跟摊主唠唠、跟朋友聊聊,既了解了行情,也增长了知识,不失为一件乐事。
逛旧书地摊能遇到惊喜和收获。兼卖旧书的古玩地摊,有的旧书价值相对较高,包括一些稀少的版本,但要价也偏高,往往售出率不高,如果喜欢,就要沉着冷静,不露声色,有些外地摊主需要赶火车或长途汽车,所以收摊较早,正是讨价还价时,或者有的摊主卖的一般,没怎么开张,都有商量余地。如此这般,有时心仪的书就能用心理接受价位纳入囊中。我曾买过民国启蒙老课本《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早期出版文学名著《创业史》《上海的早晨》《保卫延安》等,民国老杂志《东方杂志》《红玫瑰》。
旧书摊一般多出售古旧书、连环画、杂志等。摊位规模大小不一,出售旧书价格也普遍较低,一般每本就是三块两块的,但一些老版的书籍和较稀少书,特别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价钱也不低,书摊前经常有许多爱书人驻足翻阅问价讲价,各取所需,我曾经买过交通运输百货业等名种地方志,地方名人学者回忆录等,五六十年代《大众电影》《连环画报》《集邮》杂志,精装本外国文学名著《上尉的女儿》《贵族之家》《新爱洛绮丝》等,文革《毛主席诗词》,还有一些专门出售小人书摊位,按本论价,价格不一。买过《杨门女将》《生死牌》《伤逝》等,买过为配齐成套小人书的单册,如《红岩》《黑名单上的人》。
几年下来,在旧书摊上,虽花费了一些精力和财力,但时而翻阅这些精心挑选的书,或看着已配成套的小人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舒畅。
有时买旧书并不仅仅是因为价格因素,还有是出于阅读兴趣和收藏研究的需要。有些以前出版的书或一些老资料,书店没有卖的,只能到旧书摊去寻找了。旧书摊不但出售旧书,有时还有一些稀少的老资料档案,老票据,老证照,老照片等资料。我对本地的地方文献资料收藏与研究很感兴趣,但手头资料不多,通过旧书摊购买了一些民俗、工商、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老资料。可以说,在旧书摊上了却了一部分心愿。
城市中有了旧书摊,就多了一个爱书人淘书的去处,逛旧书摊也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马未都先生曾说:“地摊文化的精髓在于随意,人弃我取,物尽其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地摊文化是迷人的,让我忘不了的旧书地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