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个星期,有位北方茶友和我们吐槽一件事。
原来,他近期刚去逛了在本地举办的茶展会。
逛了一圈后,满满都是槽点。
心里一直在吐槽,办得太失败,没几家能看的。
刚走进整个会场,好似走进菜市场。顶上有遮阳钢棚,各展位的产品基本都是半露天摆摊卖货。
茶友心想,反正都开车来了一趟,索性看看里面的茶叶品质如何。
期间,他看到一箱敞着箱口零售的2006老白茶,干茶实物就像一团乌七八糟的枯树叶,标价每斤一千六。
走到摊位前,和商家闲聊两句,对方立马改口可以打五折,只要八百就能带走。
见状,茶友在心底早已一清二楚。
动不动就打五折、三折、骨折价清仓,三天后撤场等卖货套路的茶,不是什么好茶。
照这样敞开摆摊卖,在人来人往的会馆内,任凭谁都能上前抓一把干茶摸一摸,闻一闻。
里面的茶叶除了自身做旧嫌疑大之外,还额外附加跑气、串味、受潮风险。
这类展会茶一直以来“水很深”,到现场后逛一逛,看看热闹就算了。
若非足够有把握,不能随便买。
虚标高龄生产年份,造假做旧,是白茶圈最常见的卖假货套路。
但除了做旧,这3点圈套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2》
一、老料新压。
所谓老料新压、旧料新压,都是指将存放多年的白茶散茶压成茶饼。
“7年陈高山老寿眉,去年压成茶饼;”
“去年整理仓库时,发现几箱2013年剩下的春料寿眉,今年刚好压成茶饼给家人们送福利。”
“5年以上的原料,上个月刚压饼,老料新压,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诸如此类的卖茶话术,相信很多茶友在逛直播间时听到、遇到、甚至狠狠心动过。
但在此劝大家保持理性。
老料新压的白茶饼,背后多半是个坑。
长期存白茶,散茶因为外形蓬松(尤其是寿眉),存起来更占地方,所以仓储成本更高。
好不容易费劲存了四年、五年后,直接卖散茶肯定会更值钱。
商家没理由无缘无故去做亏本买卖,再冒着制茶损耗的风险,去将这些老茶压成茶饼,然后再以低于散茶的价格出售。
除非是有客户愿意花高价出钱私人订制,不然茶厂不会随便主动压。
又或者,这一批库存积压下来的老茶,原料平平,又占地方,存着实在碍事,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仓库归纳。
但细想下,这种概率极低。
毕竟,这么大批量的散茶,干茶体积庞大,该压早就压了。
除非说,这批茶已经存出异样,有跑气变味等迹象。
让商家动了“压饼再加工”的念头,趁着压饼期间的蒸压操作,散掉不当仓储的杂味。
再不然,所谓“老料新压”说辞背后,只是一场空话,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而是商家随口编出来的谎言,目的是帮助自家手里平平无奇的白茶饼增加卖点,顺利卖货!
《3》
二、有虫眼就是荒野茶。
近期看到一张电商海报图,上面P着几个大字——虫眼荒野老白茶!
点进详情页介绍,大致看下来。
对方在介绍自家荒野白茶时,浓墨重彩讲解到,这款茶的虫眼特别多,几乎过半的叶片都带有天然虫眼,是真正的高山荒野生态茶。
依据逻辑推理,对方在字里行间,不知不觉进行了概念偷换。
试问,荒野茶与虫眼茶是否同义?
大量叶片带有虫眼,是不是甄别荒野白茶的有效手段?
这一问接一问背后,答案都是否定的。
荒野茶,资源极其有限。
荒野茶树们零散分布在深山,东一丛、西一丛,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痕迹,不修剪、不除草、不施肥,纯粹依靠茶树本身的能量积累与周围杂木灌木竞争天然阳光、土壤养分等,拼命扎根生存。
考虑到荒野茶的生长环境,部分叶片上带有虫眼,的确是常态。
但有虫眼,并非代表真荒野。
茶梗底部带有明显马蹄结,茶香闻着拥有天然野花、野草香,茶汤啜饮格外醇厚饱满劲道,回味起来持久不歇,带有普通白茶所不具备的甘爽野劲。
这一切风味实力,才能代表真正的荒野茶。
仅凭虫子咬过的痕迹,压根不能证明什么。
要不然,按照对方的逻辑,批量造假荒野茶简直轻而易举。
随便找一片闹虫害的茶园,采下来的茶青鲜叶清一色带虫眼,但这种明显属于质量缺陷的茶品,凭什么卖出高价?
《4》
三、 新工艺白茶,所以叶片发黑是正常的。
新工艺白茶,制茶期间有加入轻揉捻,发酵度更高,叶片颜色更深,早些年在销往香港市场时流行过一段时间。
但在当今茶圈,新工艺白茶已经极其冷门。
因为和传统工艺白茶比,新工艺茶不支持久存。
一款没法久存收藏,失去慢慢存成老白茶机会的新工艺茶,很多茶友没法接受。
于是,在过去十来年传统白茶慢慢火起来后,所谓的新工艺茶就淡出了市场。
在今天,当你再看到商家提起“新工艺”概念时,要多加当心。
因为现在的新工艺茶,多数时候属于贬义。
任何加工不当、做茶失败、做得一团糟的白茶,都容易被人安上这个名义,卖给不知情的新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到外面的餐馆吃饭,点一道家常小炒肉。
按常理、按正常厨艺,端上桌的菜品应该色香味俱全。
万一哪一天,店家端来一道炒焦炒糊的肉片告诉你,这是自家研发的新工艺。
试问,这种情况有谁愿意买单?
茶友们在买白茶时,千万别被现在市面上各式听起来奇奇怪怪,看起来古怪离奇的“新工艺茶”噱头给骗了。
牢记一点,噱头再响,都不如好喝来得重要。
按正常的白茶加工,叶片颜色理应保持天然原色,色彩层次不变。
如果随便一款明明只有2、3年陈的白茶,看着全是一片发黑。
如此“新工艺茶”,哪怕没做旧,哪怕没有虚标年份,也属于工艺失败品,当然不能买。
《5》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茶圈江湖内的卖假货套路,历来层出不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常见不过。
但魑魅魍魉的套路再多,总归有一点万变不离其宗。
买茶这件事,不能听信噱头。
很多时候,听起来越是离奇的茶圈故事与制茶经历,弄虚作假、编造故事的概率越高。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抛开一切噱头。
不盲信高龄、不听信花里胡哨的工艺噱头,不执着去喝那些“别人从来没有喝过的古怪茶”。
选对好茶的硬性指标,历来很简单。
外观、茶香、茶味正常,色香味俱全的茶品,才值得信赖。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