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探析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的工艺之美

11-01

探析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的工艺之美


本文主要通过对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制作工艺的剖析,总结并归纳其制作工艺的特点,同时借鉴现代首饰设计的创新思维及设计理念,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现代首饰的活化设计,设计、制作出具有现代感的蹀躞带工艺首饰作品,为该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当前对于玉器以及金银器的研究较为全面、详细,但对于金玉结合器物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对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只做了简单描述,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缺乏对其工艺的探索。笔者认为唐代饰物的制作工艺犹如一把打开唐代社会文明的钥匙,可使大众从手工艺角度认识盛世大唐,提升大唐文化普及程度的同时,更可给现代首饰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一、概述


在唐代,蹀躞带被广泛使用,这与当时胡服的盛行有关。当时,男女皆可穿着胡服,所谓胡服,就是契丹族人的日常衣着。契丹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身着胡服时会在腰带上悬挂一些物件以方便使用,腰间就需系蹀躞带。自蹀躞带传入中原后,由于百姓的生活习惯不同,其形制也逐渐产生变化,最终演变为今日所见的带銙。在《新唐书》《旧唐书》以及《通典》中都有对蹀躞带的记载,有些记述已经将其上升至“礼带”,对其形制与佩戴方式也有详细的描述。

《旧唐书》中记载:显庆元年后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初,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一品以下则有手巾、算袋、佩刀、砺石。至睿宗时,罢佩刀、砺石,而武官五品以上佩蹀躞七事,即佩刀、刀子、蛎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是也。所以一条完整的蹀躞带需包括带扣、鞓、带銙、铊尾、悬挂七事的带子,以及所配物件。

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于1992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窦皦墓出土,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其由圆首矩形銙四、圆行銙八、圆行偏心孔环一、 忍冬型蹀躞带饰一,共13块带銙和一个玉带扣(缺一件铊尾)组成,复原后长150厘米。从侧面看,其由玉 、金板、鞓、铜板4层组成,这4层又由金铆钉连接固定。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有青白玉制作的玉带外框(唐代文献中称玉梁),打眼以穿金铆钉,玉梁下衬金板,金板上以利用金珠工艺制作的小金珠为地,镶嵌有以忍冬纹为主体的各色宝石,整个蹀躞带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图1 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示意图


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之命名由两个方面而来,其一是《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起梁带之制:三品以上,玉梁宝钿,五品以上,金梁宝钿”;其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石函和宝函上以金丝编成网筐,围绕网筐又焊着细密的小金珠,框内镶嵌宝石和珍珠,在法门寺物账碑上记录为“金筐宝钿真珠装”。所以可以推测在唐代,金筐宝钿多指以金为底,其上镶嵌有宝玉石的装饰用具。


二、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的工艺


(一)玉雕工艺及宝石的磨制抛光工艺

唐代的玉石雕刻工艺主要包括制砂、开玉、画活、制坯、雕琢、磨光几道工序。

制砂即制作解玉砂,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唐代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机器,所以在雕刻玉石之前需要先将开采出来的石沙用杵捣碎,再用筛子将沙石与泥土分开后泡在水中待用。

开玉是指将从山上开采或从河道里捡拾而来的大块玉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玉料以便后期进行精细加工。唐代开料主要使用木材绑着铁丝做成的类似弓形状但没有锯齿的工具(有两种形式,见图2),开料时,两位琢玉人各执其一端,添加解玉砂后前后拉动,从而琢磨玉料。

图2 开玉工具


画活是治玉者在雕刻之前将自己的构思画在玉料上以便雕刻,画出来的画俗称“样稿”。蹀躞带在制作之前就需要将玉梁的大致形状和大小在玉料上画出。

制坯即根据样稿做出大致的形状,需要用“水凳子”加上砣具和解玉砂配合完成。砣具是雕琢和切割工具的总称,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砣具的形状和大小也各有不同。(砣通“碢”,见图3)。“水凳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具(见图4),在木轴的一端装上砣具,中间用线缠绕连接两个木板即“登板”,雕琢的时候琢玉人需要用左右脚轮流踩踏登板,左手执玉右手舀着解玉砂淋在玉材上,通过砣具的转动琢磨玉材。据史料记载,水凳子在汉代时就已被发明,使治玉工艺发生了重大变革,隋唐时期玉工对水凳子进行改进、完善,衍生出雕刻、抛光等功能的相应加工设备,宋代以后水凳子基本定型。

图3 各种砣具

图4 水凳子


雕琢即玉器的精加工,包括刻花、钻孔、镂空、掏膛等工艺流程,也是制作玉器最重要的工艺流程。在雕琢前,琢玉人需画出精细样稿,例如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上的植物纹样,就需要先在玉石上画出,然后用枣核形状的砣具将其雕刻出来。

磨光即将雕刻后的玉器通过木砣、皮砣等与“水凳子”相互配合打磨,使其呈现出更加温润光滑表面效果的工艺。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经此工艺流程就会变得温润光滑,呈现出今日所见效果。

宝玉石的磨制抛光工艺与玉器相差无几,在此不重复说明。

(二) 镶嵌工艺

唐代国力强盛,再加上胡人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使唐人对金的喜爱加深,由此也使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达到顶峰。例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大量金银器,震撼世人。此外,中华文化离不开先民对玉的喜爱与崇拜,如唐代将金玉带銙列为最高形制,只有皇帝和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使用。由此唐代金玉结合器物也较为繁盛,其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美。

镶嵌是一种把一个物体嵌进另一个物体中的制作工艺,在首饰制作中主要是把宝玉石嵌进贵金属制品中以获得交相辉映的视觉效果。现代镶嵌工艺主要包括包镶、爪镶、针镶、群镶、轨道镶、起钉镶、卡镶等。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所用宝石镶嵌工艺是掐丝镶嵌工艺,要先将金根据宝石的大小压成厚度和宽度相适应的扁丝,将扁金丝掐成所需形状后焊接在下衬的金板上,再把相应的宝石放进去,用专用胶来粘合宝石。这最后一步也是掐丝镶嵌和包镶的区别,包镶需要通过敲击金片将宝石包裹起来,不需要胶来粘结且镶嵌后较为牢固不易脱落,但是掐丝镶嵌要用胶来将宝石固定,胶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容易失效,所以玉梁宝钿真珠装蹀躞带有好多宝石都已脱落。关于镶嵌所用的胶可参考《一切经音义》卷三十五中记载的“紫铆”条:“号猛反,案紫铆,外国药名也。紫赤色,出外国,煎波罗奢树皮汁兼食此木虫粪成胶,堪黏宝钿作用。”由其意可推知,粘合宝钿所用胶大致是用树皮和虫粪熬制的。

(三) 金珠工艺

金珠工艺包括吸珠、炸珠、研珠、吹珠、赶珠等工艺流程。其中炸珠工艺需要将金压成片,裁切成重量相等的小片然后将其加热熔化后倒入水中,利用金与水的温度差使金变成球体。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在木炭上将剪好的金环融化,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金珠粒下面是扁平的。也可在木炭中间挖出适当的凹陷,在里面将金融化即可变成球状。如果还是达不到想要的圆润程度还需要将金珠放在两块木板中反复揉搓直至其达到正圆。制备好小金珠还需要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底座上,但是由于并无文献资料的记载,所以古法如何仍需探究。

(四)焊接工艺

将金珠和金丝固定在金板上都需要用到焊接工艺。当时焊接工艺主要用金和铜、锡、锌、铂、镍组合而成的合金作为焊药,用硼砂作为助焊剂,以火加温将焊药融化来连接焊接部位与被焊部位,即金珠、金丝与金板。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对焊接工艺有如下记录:“以锡末为小焊,响铜末为大焊,焊银器则用红铜末,皆兼硼砂。”焊接后还需对焊接处加以处理,使焊接痕迹不至于太明显而削减器物的美感。

(五)铆钉制作工艺

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的铆钉是用来连接玉梁、金板、鞓以及铜板等连接物的,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古籍记载较少,加上玉不耐高温也经不起重击,所以研究起来有一定难度,实施起来的难度也比较高。

此次主要以实验法进行探究。实验一:先制作出一个半球形直径为2毫米类似钉帽的金片,然后将其焊接在粗细大约为1毫米的金丝上。焊接完成后将金丝穿过玉与金板,将另一个制作好的半球形金片焊接在金丝的另一端。实验结果由于焊接所需温度较高导致玉破裂,说明此方法实施难度较高。

实验二:将实验一所述金丝穿过金片与铜片后用锤揲法将另一端固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金丝容易受到挤压发生弯曲,且玉器因受到敲击发生断裂,所以没能成功,但是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相信在不断的实验中可找到方法,使成品率提高。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物质和科技都不是很发达的唐代,工匠的创造力惊人,也正是这样的创造精神和活力,才能激发后辈为未来文明的发展贡献新的精神和能量。


三、 活化设计


现如今市面上的金镶玉作品仍以传统的款式与寓意为主,还没有挖掘出适合现代服饰搭配的金镶玉款式,例如市场多见的或雕刻或素面的随型玉石包裹一圈贵金属框架即为所谓的金镶玉。这种方式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材料的美感,且款式单一。现代金镶玉作品应为有内涵,有灵魂的作品,而不只是一个值钱的物件。此次玉梁金筐真珠装蹀躞带的活化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来设计创作的。作品“生”系列,用透明的水晶代表自己的初心,破旧的铜代表世界上各种繁杂的事情,整体寓意虽然一直都有各种困难和挫折缠绕着初心,但初心一直都在,并且越来越强大,正一点点打破外壳,战胜困难,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见图5)。


图5 “生”系列


正如清代山水大家石涛《画语录》中的精辟之言“借古以开今”,前人的成就可作后人借鉴,但不可重蹈旧路,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出新的艺术品来。作品“生”系列也寓意着从玉梁金筐真珠装蹀躞带工艺研究中破壳而出的新生命,它是在吸收了铆钉工艺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全新意蕴以及现代审美所创作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首饰。


结语


唐代国力强盛、奢靡成风,从官员的一条蹀躞带便可得知。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运用了玉雕工艺及宝石的磨制抛光工艺、镶嵌工艺、金珠工艺、焊接工艺以及金铆钉的制作工艺,将青白玉、红蓝宝石与金相结合,其工艺繁复、用料考究,是唐代蹀躞带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将其工艺运用在现代设计中,旨在探究古人工艺技术,发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创新意义,使现代设计师可以鉴古明今,设计出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首饰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林甫.旧唐书·舆服志[M].北京: 中华书局,1985.

[2] 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册一[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 .

[3]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韩伟.法门寺地宫唐代随真身衣物帐考[J].文物,1991(5):27-37.

[5] 杨小林.中国细金工艺与文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 方以智.物理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作者:李晓月

西安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参加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陕西省选拔赛获第二名。

惠比特犬和细狗的区别

培育祖母绿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