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茶香四溢,春涩夏苦秋白露

06-24

茶香四溢,春涩夏苦秋白露

茶歌是从茶叶生产,

饮用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现象

关于喝茶有哪些谚语?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多流行于浙江等地。这是对春、夏、秋季节茶的评价与对比。茶树一年分四季采制,其中谷雨至立夏的春季茶树休养时间较长,内含物质丰富,久泡偏苦;夏至至小暑的夏茶浸出物相对减少,口味偏涩;而秋分至寒露的秋茶内含物质相对减少,香高味淡。

茶叶饮用谚语: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水忌停,薪忌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龙井茶,虎跑水。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茶与歌有什么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茶歌是根据文人的作品配曲而变成歌曲,流传于民间。根据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记载:“昔晋杜育有芽赋,季疵有茶歌”,最早茶歌是陆羽茶歌,但已失传。如今仅能找到唐代诗僧皎然的《茶歌》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及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等几首。

另根据王观国《学林》、王十朋《会稽风俗赋》等著作可知,至少在宋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就配以章曲、器乐而唱了。

还有一种茶歌是从民谣演化而来,如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酣鱼歌》,就是正德九年(1514年)按察金事韩邦奇根据《富阳谣》改编为歌的,歌中表现了富阳百姓为贡茶而受到的种种磨难。


我国茶歌主要有哪些来源?

茶歌是从茶叶生产、饮用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现象。茶歌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由诗改编的歌,文人创作很多关于茶的诗,将这些诗直接谱上曲就成了茶歌。

第二种是民谣,民谣中有很多是关于茶事的,这些民谣经过文人的整理配曲就成了茶歌。第三种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这种茶歌没有经过专门的人整理,原汁原味。

我国有哪些著名茶歌?我国著名茶歌有:《富阳江谣》《富阳茶鱼歌》《台湾茶歌》《冷水泡茶慢慢浓》《武夷茶歌》《安溪采茶歌》《江西婆源茶歌》《采茶调》《龙井谣》《茶谣》《倒采茶》《茶山情歌》《请茶歌》《茶山小调》《挑担茶叶上北京》《龙井茶,虎跑泉》《采茶舞曲》《想念乌龙茶》《大碗茶之歌》《前门情思大碗茶》等。


茶与舞蹈有什么关系?

舞蹈结合的另一个精粹就是采茶戏,这种小戏在中国南方产茶区尤其流行。每逢采茶季节或节日期间,茶农们将劳动动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边歌边舞,好不热闹。

将茶文化融入舞蹈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宝贵成果,在实践中得到的艺术成就,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


茶与戏剧有什么关系?

茶和戏剧有着很深的渊源,戏曲中有一种以茶命名的剧种—采茶戏。除了采茶戏之外,在其他的剧种中也有茶的渗入,例如南戏《寻亲记》第二十三出《茶坊》就是昆剧的传统剧目,昆剧的其他剧目中如《鸣凤记》《水浒记》《玉簪记》等剧中都有和茶相关的剧情。

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孔雀胆》将武夷功夫茶搬上了舞台,老舍的话剧《茶馆》就是以茶馆为背景,反映出了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兴衰。茶和戏曲的关系,还表现在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一般的茶楼都是和戏楼结合为一体,在品茶时看戏,在赏戏时品茶。

明代时有一个剧本创作流派,叫“玉茗堂派”,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剧作家汤显祖爱茶而得来的。


《孔雀胆》是一部什么样的话剧?

《孔雀胆》是郭沫若所作的一部历史话剧,此剧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首部将福建武夷功夫茶搬上舞台的话剧。《孔雀胆》讲述的是元朝末年朝廷之间的斗争,孔雀胆为传说中的一种毒药,并没有实物。

其中的一场戏就是王妃忽的斤在后梁王宫后苑向宫女教授武夷岩茶冲泡方法。王妃细致地一步一步教授宫女冲泡的方法,每一步都做了说明,细节描述也很详尽,生动地展示了武夷功夫茶的冲泡。

《茶馆》是一部什么样的话剧?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其自身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与对茶的独特领悟,造就出举世瞩目的话剧《茶馆》。

话剧《茶馆》以茶馆为社会缩影,70多个角色展现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不但反映了旧北京茶馆的习俗,还浓缩了清末到民国近半个世纪内中国历史沧桑变化,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曾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图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蛇仔鱼

绿松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