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菩萨鱼的逆袭:从泛滥到被罗非鱼压制

08-09

菩萨鱼的逆袭:从泛滥到被罗非鱼压制

在农村的河道和水沟里,经常能见到一种原生观赏鱼——菩萨鱼。在过去,野生菩萨鱼的数量非常多,这种鱼和鳑鲏鱼、麦穗鱼一样都被视为小杂鱼,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一般被农户用来喂养鸡鸭。

菩萨鱼

这里所说的菩萨鱼,其学名是中国斗鱼,虽然常见体型只有3~8公分左右,但却能吞食其他小鱼,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随着国内原生观赏鱼市场的崛起,菩萨鱼逐渐受到了重视,在某电商平台上销售异常火爆,价格每条1~5元不等。

菩萨鱼体色艳丽,外形优美,容易驯化,还能通过杂交和白化演化出各种新品种,发展潜力巨大,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因此也有人感叹:曾经多到泛滥的菩萨鱼,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很多人的“财富密码”!

菩萨鱼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鱼?为什么被专家称为“益鱼”?

菩萨鱼属于中国斗鱼,在国内主要有两种:圆尾斗鱼和叉尾斗鱼。在分布范围上,前者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大省份,后者除了东北地区以外几乎遍及全国,在池塘、河沟以及稻田中都能经常捕到。

菩萨鱼其实还是个“灭蚊能手”,在夏季会大量捕食蚊子的幼虫,灭蚊能力堪比食蚊鱼。在1995年,宁夏的渔业专家首次在当地野外采集到了菩萨鱼标本,经解剖后发现,其肠管内充满了摇蚊幼虫的尸体,占比高达80%以上。

蚊子幼虫

每年夏季是蚊虫大量滋生的季节,按蚊传播的疟疾、库蚊传播的血丝虫病以及伊蚊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对公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而菩萨鱼能有效消除野外的蚊虫,限制了病原和疫病的传播,为生物防疫做出了贡献,也因此被专家们称为“益鱼”。

菩萨鱼的灭蚊能力到底有多强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专家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在1987年11月~1988年4月,吉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武昌狮子山附近的静水沟渠和池塘中采集了大量的菩萨鱼。

经研究发现,1龄菩萨鱼在32天的饲养期内,摄食的蚊子幼虫数量多达5755~6844个,平均每条共消灭了6218条幼虫。折算下来,平均每条菩萨鱼一天的灭虫数量多达194个,灭虫效果相当显著。

菩萨鱼为什么在广西多到“泛滥”?

在过去,菩萨鱼是河流中最常见的小杂鱼之一,在水草茂密的浅水区一网下去就能捞出很多。据媒体报道,在广西部分河道菩萨鱼曾经多到泛滥,广东、福建等地水系也非常常见。直到现在,菩萨鱼依然是南方部分水域的绝对优势物种,开发潜力巨大。

菩萨鱼之所以能在广西局部泛滥,主要和两点因素有关:

  • 首先就是菩萨鱼强大的繁殖能力。

菩萨鱼寿命较短,在野外发现的菩萨鱼基本上都是1龄鱼,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长到2龄。也正是因为如此,菩萨鱼的种群更新速度很快,当年4月亲鱼产卵后,最早的一批鱼卵在孵化后经过110天的饲养就能长到3公分左右,到了9月就能发育成熟。

在一年当中,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中旬都是菩萨鱼的繁殖期,一条雌鱼一般能产5批卵,在水温适宜时,产10批卵也很普遍。至于单次产卵量,少则几十枚,多则上千枚,产卵量的多少主要和体长有关。

研究表明,体长为4.3公分的雌鱼,平均每批可以产下647枚卵;体长为4.6公分的雌鱼,平均每批可产卵991枚;体长5.1公分的雌鱼,平均每批产卵1138枚。一年当中所有批次加起来,产卵量可达上万枚。更重要的是在产卵结束后,雄鱼会吐气泡加固鱼巢,不允许其他鱼类接近,进一步保证了后代的存活率。

斗鱼鱼卵胚胎

除了强大的繁殖能力,广西的水域条件也给菩萨鱼的泛滥提供了契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边疆,全区分布有珠江、长江、红河以及北部湾等4大流域,大大小小共有近千条支流,野生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并记录的鱼类有290余种

长江支流广西段

由于纬度较低,广西有很多河流年均水温较高,多数月份的水温都能达到25℃。对于菩萨鱼而言,只要水温高于22℃就可以产卵繁殖,因此广西的大部分水域都是菩萨鱼的理想产卵场(包括水田)。再加上广西山区经济开发程度较低,河流生态保护得很好,菩萨鱼很容易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外来物种入侵,是菩萨鱼的最大威胁?

外来鱼种是我国本土鱼类的大敌,很多鱼类的衰退乃至消亡都和物种引入有关。

还是以广西为例。广西省从国外引进的外来鱼类有很多,比如从北美地区引进了食蚊鱼,从恒河流域引进了露斯塔野鲮,从亚马逊河流域引入了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引入这些鱼类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用于发展国内的养殖业,补充养殖品种(注:引入食蚊鱼则是为了控制并消除国内的疟疾)。

淡水白鲳往往被误认为是食人鱼

此外,广西从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以及从非洲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革胡子鲶等外来物种也都在自然水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种群规模。

在近年来的资源调查中,珠江流域的外来物种呈泛滥趋势,出现率较高的有食蚊鱼、罗非鱼、革胡子鲶、麦瑞加拉鲮等。这些鱼类大肆繁殖,疯狂掠夺食物资源,给菩萨鱼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罗非鱼

先以食蚊鱼为例。一项在2008年11月展开的调查表明,食蚊鱼不仅能捕食各种水生昆虫,还能吞食罗非鱼等鱼类的仔鱼。由此可以推断,食蚊鱼对菩萨鱼的幼鱼也很有可能产生捕食威胁

食蚊鱼

另外,菩萨鱼的生态位和食蚊鱼高度重合,食性冲突大,“内卷”竞争也最为激烈。如果食蚊鱼大量繁殖,必将会抢夺菩萨鱼的食物资源,导致后者种群衰退甚至局部消亡。

事实上,鱼类之间存在的“内卷”倾向是种间生态竞争的必然现象。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菩萨鱼数量的减少和罗非鱼(非洲鲫鱼)的引入有很大关系:罗非鱼食性杂,性情凶猛,繁殖迅速,甚至会直接吞食菩萨鱼,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广东河道罗非鱼泛滥

众所周知,野生的罗非鱼在华南地区已经难以遏制,广东东莞地区的河道中罗非鱼泛滥成灾而且无人食用,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罗非鱼已抵达长江流域,很有可能已经开始自然繁殖。将来罗非鱼有没有可能会进一步向北方的黄河流域扩散?这一问题值得深究,也急需相关部门组织科考调查,积极求证。

总结

菩萨鱼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原生观赏鱼,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大。在野外,菩萨鱼繁殖能力强,很容易壮大种群,形成规模效应。

但是近年来,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局部水域的水质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很多地区的菩萨鱼都越来越少见了。无论是人为干预还是外来物种入侵,都给菩萨鱼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物种的资源现状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于菩萨鱼的生存现状和开发前景,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贵妇犬

汉代铜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