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揭秘画家四祖传奇人生: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张僧繇与唐代吴道子

03-20

揭秘画家四祖传奇人生: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张僧繇与唐代吴道子

通常称赞的古代画家四祖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唐代吴道子。顾凯之有“画祖”的美称,陆探微是“密体画’的创立者,张僧繇有‘画龙点睛’的故事。吴道子有“百代画圣”的赞誉。

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箴图

顾凯之有“画祖”的美称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绢本设色 25*349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箴图》长卷,传顾恺之的作品,现剩唐(8世纪)绢临本藏于大英博物馆,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抢劫到英国。另宋代纸临本(一说为徽宗御笔)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晋惠帝时,贾后专权善妒,当时大文学家张华作《女史箴》一文来讽刺她,并借此教育宫廷妇女。顾恺之根据张华原作的主要内容作画内容是所谓妇女应遵守的清规戒律。一共12段(现剩9段),每段包含一个古代宫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自己抄录张华的一段赋。原作上面盖满了从8世纪起,历代收藏家和皇帝的印章,后面有金章宗和清朝乾隆皇帝的以及其他人的题跋和乾隆皇帝亲自画的一束兰花。画后有顾恺之自己的签字,这幅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画家签字的画。人物线条圆转,后人称之为“春蚕吐丝”,又叫“高古游丝描”,技法上受篆书影响。气味古朴,其用笔的功力,线条的质量,都是后人很难达到的。

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被一名不知情的印度英兵(一说是英军大尉基勇松)为了玉画扣从某贵妇廉价买下,1903年仅以二十五英镑卖给大英博物馆。前两段已经流失。大英博物馆曾经请日本专家进行修复,但日本人不精通国画的修复技术,修复后画卷无法再卷上,只能摊平展览。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于2001年大英博物馆为纪念这幅重要作品进馆一百周年,特地举行的《女史箴图》学术研讨会上,对女史箴图是否系顾恺之所作提出了质疑。经过他的推断,可此图为北魏孝文帝时期一宫廷画师托顾恺之之名所作。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陆探微是“密体画’的创立者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为了研究其遗风,撰者随文附有同样画风的作品数件,以资参酌比较。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我们来结合“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个性特征来看砖画中的人物。嵇康为“七贤”之首,是一个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据文献记载,稽康“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砖画中的稽康正在抚琴,微微扬头举眉,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神情,给人一种旁若无人之感。阮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喜好饮酒,且“嗜酒能啸”,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一样。在“七贤”中,有“嵇琴阮啸”之说。这块砖画中的阮籍侧身用口作长啸之状,很显然一幅嗫嚅忘形的样子。 《山涛传》中对山涛有“饮酒至八斗方醉”的记录,可见山涛也是一个酒鬼。在这幅砖画中,山涛手执一酒碗,典型一个嗜酒如命的文士。王戎为人直率,不修威仪。此砖画中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

据文献记载,向秀“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道学家。砖画中的向秀闭目倚树,似乎在对玄理深思。刘伶嗜酒如命,“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大杯小盅,来者不辞。砖画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一副醉意朦胧之态。阮咸通音律,擅弹琵琶,当然,这里的“琵琶”与现在的琵琶不同,它是一种被称为“阮”的弹拨乐器,相传这种乐器就是由阮咸发明的,有人把这种乐器叫做月琴。画中阮咸挽袖拨阮,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

荣启期是春秋时代人,其思想与以嵇康为首的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等“竹林七贤”有相同之处,所以也被一起加以推崇。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更有以荣启期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画中的荣启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学生们讲学,神态威严,的确有点楷模形象。

传南朝 宋 陆探微 归去来辞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作者是顾恺之还是陆探微?

从绘画风格上看,砖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圆润灵动,造型严谨准确,绝非一般画工所为,与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笔习性倒是很接近,砖画中的银杏和垂柳等树的形象和表现手法又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还曾提到过:顾恺之曾画阮咸与“古贤”荣启期像,所以,这幅《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原稿有可能出自顾恺之之手。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幅砖画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的陆探微所为。因为陵墓年代虽为南齐,但自宋人齐的陆探微曾侍从宋明帝刘彧,刘彧之死距萧道成建齐不过八年,陆探微在南齐影响是极大的,这从南齐谢赫对陆“包前孕后,古今独立”的高度品评中可以知晓。因此,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的粉本来自陆探微的可能性极大,至少亦具有陆氏画风的一些特点。同时,《历代名画记》记录陆探微画过《孝武功臣竹林像》、《荣启期、孔颜图》,对八士都曾实有描绘。

陆探微与顾恺之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汉族,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梁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 梁令瓒摹)

张僧繇有‘画龙点睛’的故事

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一说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梁武帝天监(502年 - 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 龙 、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梁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 梁令瓒摹)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48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本图绘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五星即金、木、水、火、土星。二十八宿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此图绘想象中的星宿形象,现仅存五星和十二宿图。推测此图当为原作之上卷。每星、宿一图,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兽首人身。每图前有篆书说明。卷首题有隶书“奉义郎龙州别驾集贤院待制仍太史梁令瓒□”。人物用游丝描,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形亦生动传神,画风谨严。图中太白星神、风星神的形象,脸部修长,尚存南朝人物画的遗风,可能据时代更早的底本传摹所致。本图亦被题为梁张僧繇所作。据明清人著录记载,当时流传时代较早,内容相同的同名画卷不止一本。卷中钤有“宣和殿宝”和双龙玺,可知曾藏于宋宣和内府,清中期为安岐所藏,清末归完颜景贤,后流入日本。《图绘宝鉴》、《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著录。

张僧繇 鱼篮观音图 费利尔美术馆藏

据载,张僧繇的绘画真迹,目前已无从得知,仅有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还流传在世。故本辑所录作品均应是赝品。

张僧繇 神农伏羲像轴

张僧繇,吴(苏州)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张僧繇擅长描写人物面貌,梁武帝因为思念出外担任各州的诸皇子们,便命令张僧繇为各个皇子们画人物像,画得样子维妙维肖,见图就好像见诸皇子们。张僧繇吸收了天竺等外来艺术之长处,在中国画中首先採用凹凸晕染法,画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传神逼真。

张僧繇的绘画真迹,目前已无从得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从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细画见长。这虽不能使张僧繇的艺术特徵完全再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某些特点,对研究张僧繇的技法风格,仍不失为现在所能有的唯一资料。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牆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游人纷纷前来观看,讚不绝口。但是,大家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于是,大家请求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他这话人们认为很荒唐,根本不可相信,就一再要求他给龙点睛。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辞不下只好挥舞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刚刚画完,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牆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牆壁上。

梁令瓒

梁令瓒,唐开元时蜀(今四川)人。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曾设计制造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仪。开元中官率府兵曹参军。精天文数术,能篆书,工画人物。宋秘阁有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一卷,李伯时(公麟)云:“甚似吴生(吴道子)”。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吴道子有“百代画圣”的赞誉

吴道子(约680~759年 )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绢本水墨 292×30厘米 徐悲鸿博物馆藏

八十七神仙图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徐悲鸿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

吴道子(约680~759年 )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古董收购

葫芦的寓意和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