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吴越文化玉器:秋时期的活力与特色

09-30

吴越文化玉器:秋时期的活力与特色

春秋时期,长江下游吴、越争霸,并逐鹿中原,在多个版本的春秋五霸的排名中,吴、越也经常上榜,很明显,吴越文化,尽管较短,但历史影响力极大。而玉器,正是吴越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著名的吴国严山窖藏玉器,后确定实际为吴王墓遗存,由于被当地农民哄抢,收缴后,总计保有200多件,多为配饰。有趣的是内里包含良渚玉璧、玉琮等,而这些良渚玉器并非是吴王收藏,而是作为玉料存在于吴王墓中。同时还发现有越式,楚式,晋式,甚至秦式特点玉器,这是吴国不断与邻国交战,及逐鹿中原,北上称霸而形成的文化交流的证据。

---虎形玉佩,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11.9,宽3.8公分

一对,大小、形态相同,为一块玉料,两面雕琢后,中间切割而成。

虎做奔跑状,足空中曲腾状,尾上翘卷曲,动感十足,与西周以来动物的静态表现截然不同;虎眼、卷曲虎尾为双孔,穿绳佩戴,虎为正体朝上,也与中原虎形玉璜常形成的虎背朝下不同;虎体纹饰用双沟宽线纹刻画龙纹,且随虎体器形就形而成,极协调;内填羽状细划纹,并使用镂雕手法表达,更显虎的活力!这类表现手法都极富特色,体现吴国玉器的特点。

---龙纹玉珩,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9,宽2.1公分

玉珩两端分别为形纹结合的龙首;珩体用减地浮雕雕琢三只龙首,卷鼻,椭圆眼,吐舌;龙舌上刻画绞丝纹,龙额饰细斜线纹,两端龙首用细阴线纹装饰,整器因此而极富质感,活力十足!这类装饰风格在同期楚器上也有体现,但吴器表现更加成熟。

这是玉珩中部的龙纹,孔为龙眼,龙首朝右方向。

---龙纹玉管,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4.9公分

一头细平,另一头圆鼓收口;粗管段管壁饰龙纹;细管段管壁以两组铉纹为主纹饰,铉纹中间光素无纹,与春秋时期流行的整器满密纹饰表现不同。器形和纹饰结合,更显活力。

春秋晚期,圭、璋、戈等曾经的礼仪用具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很多作为盟誓的盟词书写器,或者作为盟誓的祭器。品质较高,可以被认为是礼器的器物很少。但同时,玉器多配饰,无论中原地区,还是楚地、吴地,配饰种类多,数量多,今人总结的“春秋玉器多小件”,这是主要的原因。

苏州浒墅关真山春秋吴王墓,尽管被严重盗掘,仍出土玉制品数量达万件,但绝大多数都是作为隔珠或者遮绳的玉珠、玉片类,就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春秋玉器的这个特征,同时,真山吴王慕出土的一套八件玉覆面,也解释了一些春秋配饰的可能功用。

---玉覆面,春秋晚期,苏州浒墅关真山春秋吴王墓遗存。

此玉覆面共八件,其中双眼和鼻分别为半桶状;双眉为虎形玉璜;双颊为玉璧(玉环),嘴为方条形玉器。

春秋玉器多虎形佩,大多为一块料,两面雕,从中间一切为二,从而形成单面雕一对玉虎璜。这类虎形玉璜在中原地区、楚地、吴地都有较多出现。如上文所述,大多玉璜由于造型设计所致,在佩戴时,虎身处于反转状,虎背朝下,正如此玉覆面组合中虎形璜,似乎不合情理,其实际原因正在此。

我们并不能确定虎形玉璜都有此类功用,但很明显,虎形玉璜的作用是配饰加丧玉的作用,而和礼器关系不大。同时,配饰和丧玉的合二为一,也体现了春秋贵族的生死观,视死如视生的世界观。

脸颊处为两壁(环)。玉璧、玉环在春秋时期较多出现,同样是配饰加丧玉的功用。

而嘴处的条形玉佩,在春秋晚期多见,尤其是吴地。

---龙凤纹玉饰,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9.7,宽2.5,厚0.45公分

扁平长方(接近)条形玉饰,不减地浮雕雕琢具象龙首、凤首及解体龙首符号,表现更多数量和更多姿态的龙,龙首符号包括绞丝纹表现的龙舌等。两面纹饰类似,此面有一道切割痕。

此玉饰中有一个两端对钻贯穿的通天孔,此器实际应该称为玉佩。一部分这类玉佩,在一端会有钻孔。

当我们明白此类玉佩的功用,也就理解其纹饰的内涵,必然和灵魂升天有关,故这类玉器纹饰内容只有负载灵魂升天的龙,灵魂与后人沟通的凤,作为祭品,为升天的魂服务的兽,无他!而追求更多数量和更多姿态的表达,也合乎逻辑!

这类玉佩在中原地区的太原金胜村赵卿墓遗址等也有发现。

---龙形玉佩,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11.5公分

整体器形为龙形,纹饰为不减地浮雕雕琢解体龙首符号,其功用应与上器同,配饰与丧玉共用器,只是器型由长方形条状变为弧形龙体状,同类器物在楚地文化的淅川下寺遗存也有发现。

---龙纹竹节形玉佩,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6.1,宽1.2,厚1公分

长方体,内有两面对钻通天孔;三道弦纹将整器分四节,每一节饰龙纹。此器功用应该同之上两件。

---玉璧,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直径6.6,孔径2.8公分

玉璧在春秋时期数量开始增多。春秋战汉时期,玉璧表达的内涵是灵魂升天的天门,这在丧葬制度更加完善的战汉时期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春秋晚期的吴地,这类小璧的作用应该也为配饰及丧玉,可置于亡者的面颊。此玉璧纹饰为简化龙纹,这类不减地浮雕纹饰,纹饰刻画较浅,较为模糊,只出现在吴国玉器中。

吴国、越国,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悠久的高等级贵族血统,崛起于春秋中期。武王阖闾重用孙武(孙子兵法的创造者)、伍子胥,击败楚国,攻入郢都;武王夫差攻齐掠鲁,争霸中原,并击败越国,从而引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范蠡、西施,感人的美人之计;越灭吴,勾践再赴中原,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至越被楚灭,短短数百年,却创造了极精彩的历史,奠定了江东风流才子辈出,俊男靓女齐聚的文化基础。

这个时期,吴越文化的代表,玉器,精彩夺目,尤其是一些实用器,极富个性,活力四射。

---玉觽,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左长4.5,宽1.2,厚0.7公分;右长4.8,宽1.4,厚0.9公分

解绳扣(衣扣)的玉觽,左图件为质地细腻的玉质,右边一件为绿松石质,两件觽都雕琢成兽牙状,极富特色;左图件,上端雕琢龙纹组成的兽面,下端光素无纹,而右边件整器不雕纹饰,极简,与器型相配,充分体现器物自然的质感,非同一般的审美情趣。

---活环拱形玉佩,春秋晚期,江苏省吴县严山吴王陵出土,长8.2,宽5.65公分

器身拱起,中间有脊;以脊为中心,雕琢对称的兽面纹,每个兽面两侧饰对称的长颈凤纹;元素传统,但线条刻画流畅,彰显活力。一端有活环,为整玉雕琢而成,这种琢玉技术最早见于商晚期江西大洋洲文化,春秋、战国见于高等级玉器之上。

---玉镇,春秋晚期,浙江省绍兴印山越王允常墓出土,高6.3,直径8公分

两件。玉质较差,结构松散;但通体抛光,体现匠心。

实心,顶部隆起,有扁圆形小钮,器体呈规整八棱形;器体八面分饰解体龙纹,纹饰用粗、细阴线构成,间以斜阴线纹饰,纹饰布局与刻画痕迹,稍显随意。

---龙首玉钩,春秋晚期,浙江省绍兴印山越王允常墓出土,长12.3,宽2.7,厚1.9公分

玉质较差,结构疏松;但同样,多处抛光明显。

半圆形弯钩,钩尖为简化龙首,钩体为龙身,龙尾部方折成柄部,器型规整;龙首、龙尾以细阴线饰简化龙纹,器边缘以细斜线装饰,相比春秋同期其他各地玉器纹饰,显随意。

春秋晚期越国玉器,较差的玉质却配以精细的抛光,规整的器型与相对随意的纹饰组合,个性鲜明

齐白石画虾视频教学视频

南昌宠物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