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作为茶叶界的热门,国内外追捧的茶友不在少数,其独特的“岩韵”备受推崇。
在感受岩骨花香时,常常听到老茶客们口中不自觉的说出些“行话”,比如“岗上”、“锁喉”、“水味”等等。
刚入门的茶小白听后,总是一脸懵,完全不知其意,甚至还会觉得武夷岩茶的套路深。
今天,小编整理些武夷岩茶的“行话”,想要从茶小白成为老茶客,茶友们得先知道这些!
“岗上”是指种植在山岗上的茶,相对于“坑涧”而言的,即产在向阳面山场的岩茶。
比如以“岩”、“峰”、“石”、“坪”取名的山场,多是向阳型的,日照时间相对于其他地方的茶叶更长。
由于茶树长在山岗上,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水系比较少,茶鲜叶内部所积累的芳香物质也较为丰富。
正因此,所产的茶风格多表现为高香型,汤水滋味强烈呈现辛辣感,大部分呈果香,锐则浓长,收敛性强。
岗上茶是以马头岩、天心岩山场为代表,有张扬、霸道、犀利特点。
花名并非是花的名字,也不是“花名册”的“花名”。这里的“花名”产生,与武夷山种茶先民选育优良茶树用于制作有关。
武夷山的历代茶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菜茶的原始品种中选育出许多品质优异且具有特色的菜茶优良单株,单独繁殖栽培采制。
反复比对选择,而后再依据树形、叶色、山岩的地点、香气、滋味等不同的个性特征来为其命名,故称“花名”。
武夷山选育花名的历史,最早可推至唐代,经过千年积累,花名种类越来越多,仅慧苑一岩的茶树花名就有800多个。
武夷岩茶的做青工序中,有这么一句“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走水还阳”。这里的“还阳”并非神鬼故事中的起死回生,虽然在岩茶制作中有着类似的意思。
做青是制作武夷岩茶的最关键工序之一,是摇青与静置交替的过程。“还阳”指的是指萎凋后,茶青水分从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
“还阳”以后,茶青由柔软无光泽,转化到叶挺、泛暗光,并恢复了一部分弹性。
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不止有“还阳”的生,也有“焙死”,难怪有人说做茶就是茶叶“死去活来”的过程。
按照传统工艺,岩茶多用炭焙,讲究文火慢炖,将茶慢慢焙透。如果采用急火快速烘焙,岩茶就往往会被焙死。
正常工艺制作下的武夷岩茶,香气馥郁厚稳,汤感醇厚稠滑,回甘绵长,饮后齿颊生津。
而焙死的武夷岩茶有浓烈的烟火味,茶汤滋味苦涩,化不开,没有“回甘生津”,叶底硬邦邦的。
焙死的武夷岩茶,就算再怎么补救,也无力回天了,茶汤滋味一般情况下不会好。
除了以上这些武夷岩茶“行话”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