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唐宋时期与阿拉伯的交往:一次历史的回顾

04-15

唐宋时期与阿拉伯的交往:一次历史的回顾

在许多朋友的印象里,中国古代与东亚之外的古文明很少有直接交往。确实因为中国与世界其它主流古文明之间距离相对遥远,而且存在很多地理阻碍,中国古代与欧非各个政权之间的联系确实都只有零星记载。不过,古代中国与波斯和阿拉伯的交往其实也曾经一度极为活跃,彼此之间也都留下了大量对于对方的记载。关于中国古代与波斯的交流,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曾经有过详细介绍,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唐宋时期与阿拉伯地区的往来,还要重点讲讲公元12世纪一本阿拉伯史料里对于东方的桃花石国究竟有哪些有趣的记载。

要谈唐宋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交往,我们当然首先应该从名称谈起。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当时的中国古籍曾经将阿拉伯称为大食。那么当时中国人为什么会用“大食”这个名称对称呼阿拉伯呢?

阿拉伯帝国曾经涉足的势力范围

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大食”这个名称源于阿拉伯人的先祖部落塔伊(Tayy)部落。这个部落在公元2世界前后迁居到了阿拉伯半岛北部居住,并与波斯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所以这个部落的名称后来一度成了波斯称呼阿拉伯人的名称。而波斯与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关系密切,所以后来这个名称就传入了中国,演化成了汉语里的译音“大食”。

再后来波斯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后,中亚地区的一些族群又曾经把为阿拉伯人作战的波斯人称为塔伊人,后来这个词又演化成了Tazik这个词汇,成为了今天塔吉克这个族群名称的来源。所以从这个角度,“大食”和“塔吉克”这两个词是有共同的起源的。

唐高宗时期唐朝与阿拉伯建立了直接联系

而中国和大食交往的起点始于公元651年。根据《旧唐书》记载,在这一年,一个名叫噉密莫末腻的大食王派使者来到了中国,与唐廷建立了联系。而当时大食使者来到中国之后,还简单介绍了本国的情况,说大食“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矣”,也就是说阿拉伯帝国建国已经有34年了,到当时已经有过3位君主了。所以现代一般观点认为,这个阿拉伯使团是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君主奥斯曼·本·阿凡派来的。而《旧唐书》里把他称为噉密莫末腻则是翻译自他的头衔Amiral—muminin,意思是“信士的长官”。

而在此之后,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就有了常态化的官方往来,双方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了大量贸易,阿拉伯使团把阿拉伯地区的一些特产,比如阿拉伯马、香料和豹子等物品带到了中国,而唐朝皇帝则把丝绸等一些中国商品回赐给了阿拉伯人。

在此期间,唐朝皇帝甚至还曾给阿拉伯使节封过唐朝的官职。比如在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曾经封阿拉伯使臣和萨为左金吾卫将军。在公元753年,他还将另外一个阿拉伯使臣封为中郎将。

唐朝鼎盛期版图

当然,要说唐朝和阿拉伯的关系,战争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帝国在早期曾经以急速的扩张而闻名,而唐朝前期也是以武德充沛而著称,所以在公元7世纪末,这两个政权曾在中亚地区基本接壤,而且发生过多次直接军事冲突。

在公元715年和717年,唐朝将领张孝嵩、汤嘉惠和阿史那献曾经先后两次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和我国新疆境内击退进犯的阿拉伯军队。但在公元751年,唐朝安西副都护高仙芝率领的唐军在今天吉尔吉斯境内的怛(dá)罗斯地区被阿拉伯将领阿布·穆斯林率领的阿拉伯军队击败,导致大批唐军被阿拉伯人俘虏。

唐军出征景象

而中国史料中最早关于阿拉伯地区的第一手材料就来自怛罗斯之战中一名被俘的唐军。这名唐军名叫杜环,是唐军中的一名书记官。他在被俘之后曾被编入阿拉伯帝国军队之中,在随军队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先后到过今天伊拉克、巴勒斯坦以及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埃及等地。

而在多年之后,阿拉伯人最终允许杜环回国,杜环在公元761年从埃塞俄比亚出发回到了中国。在回国之后,杜环把自己在阿拉伯地区多年的见闻写成了《经行记》一书,其中不但详细描绘了阿拉伯各地的景象,也提到自己在当地遇到过其他中国人,比如京兆(今陕西西安周边)人樊淑、刘泚,河东(今山西周边)人乐还、吕礼等。

古代阿拉伯骑兵画像

而虽然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之前几十年多次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但双方之间的和平交往却也始终没有中断。比如前文提到公元753年唐玄宗接待阿拉伯使团并加封给其使者册封官职。而一些史料记载,在唐朝的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因为国内兵力短缺,还曾经向周边政权借兵,以平定叛乱,同时也应对在安史之乱后借唐朝国势衰落一度占领长安的吐蕃。

比如《旧唐书·西戎传》就曾记载唐朝曾“用其国兵收两都”,也就是唐朝中央收复长安和洛阳时可能也曾有部分阿拉伯军队参与其中。不过也有记载显示,在公元758年,广州城曾经遭到波斯和阿拉伯兵众攻击和劫掠的记载,近年互联网上有一些文章说这就是从阿拉伯借来的军队在回国路上做下的事,但因为相关记载都非常简略,所以这两件事之间是否有联系无法确定。

而且唐军收复洛阳是发生在公元761年,比广州受到袭扰晚了3年,时间上也对不上。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当时一些阿拉伯军队并没有经海路回国,而是留在了西北地区,最终在当地定居。

阿拉伯军队可能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而在阿拉伯地区,也流传有当时阿拉伯曾经借兵3000给唐朝的说法。但在阿拉伯的传说里,则说的是当时双方达成了互换军队的协议,也就是在阿拉伯人给唐朝3000军队协助唐军平叛的同时,还有3000唐军来到了阿拉伯地区。虽然中国史料中并没有相关记载,但考虑到当时吐蕃强盛一时,曾经成为唐朝和阿拉伯在中亚地区共同的主要对手,所以当时发生过双方互派军队协同作战的事情恐怕也是可能的。

而与官方来往同时进行的是,当时双方民间的交往可以说也非常频繁。因为民间贸易的兴盛,在公元714年广州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个专门的外贸机构市舶司,后来广州还出现了外国人聚居的蕃坊,其中有相当部分都是阿拉伯人。而在阿拉伯地区也现出了中国人前往当地的记载。除了前文提到的杜环的相关记载之外,阿拉伯地区的史料也曾记载说公元9世纪曾有一个中国人在当时阿拉伯的名医拉齐家住了一年,这个中国人异常聪慧,只用5个月就学会了阿拉伯语,可以与当地人无障碍交流。从现在史料中可以看到,从公元651年到798年之间,唐朝官方接待的阿拉伯使团高达40个之多,所以当时双方确实来往是非常密切的。

当然,古代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总会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冲突。当时一些定居广州扬州等城市的阿拉伯人也曾有自己的武装商团,并曾在当地胡作非为,引发当地中国人的强烈反应。而在黄巢之乱期间,曾经一度转战福建和广东的黄巢军队曾经对泉州和广州的犹太、大食和波斯商人发动攻击,导致其人数大幅减少。

黄巢的军队曾攻击广州和泉州的番商

不过黄巢之乱却并没有中断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往来,在宋朝建立之后,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交往又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广州和泉州再次出现了阿拉伯人聚居区,宋太宗赵光义甚至还曾经亲自接待过一个长期居住在广州的阿拉伯商人,并向其询问了其阿拉伯家乡的地理情况。

而在南宋时期,因为失去了北方大量农耕区,所以南宋对于海上贸易的依赖程度远超以往各个朝代。而当时南宋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当时其与阿拉伯商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一度更为紧密,《泉州府志》甚至曾经记载当时泉州的阿拉伯商人曾经出钱资助南宋官府建造大船,抵抗金军南侵。

所以在宋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来往也曾非常密切。而大量阿拉伯人往来于两地之间,也把大量与中国相关的信息带回了阿拉伯地区,我们下面要谈的这本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这本书写作于公元11世纪末或者12世纪初,作者名叫沙拉夫·玛瓦兹(Shiraf Marvazi)。这本书本来是一本生物学的书籍,名叫《动物之自然属性》。但因为介绍各地生物,所以其中也有大量对于不同国家地理情况的介绍,包括中国。而其中的有些内容也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里描绘的中国大致是这样的形势

而在这本书里将中国称为“桃花石国”(古代西域地区称呼中国的词汇),其中提到,桃花石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其内部包含三个部分,即秦、契丹和回鹘,其中最大的地区是秦。在书中,作者对桃花石人,即中国人有不少赞赏,说桃花石人具有中庸的特质,外表俊美且道德优良。

当然,因为时代的局限,当时这本书里对于中国的描述在大致准确的基础上也夹杂一些并不准确的信息,比如他在说到中国的都城时,曾经有两个前后矛盾的叙述,曾在不同部分说秦国的都城位于长安(Khumdan,当时一些语言对长安的音译)和扬州(Yanjur)。而对于扬州,作者还进一步介绍说它被一条大河一分为二,皇帝和皇亲国戚在一个部分居住,另一个部分是平民居住。而且书中还说秦国的君主被称为桃花石汗,又被称为“法格富尔”(可能是“神子”或者“天子”的意思)。

唐朝曾在中亚名城撒马尔罕留下印记

玛瓦兹在书中还提到,过去河中地区(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周边)都曾经是桃花石国统一王朝的领土,但因为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失败,所以桃花石人向东方迁徙,其中几部分分别迁徙到了秦、契丹和回鹘这三个地方。但在桃花石人离开之后,中亚名城撒马尔罕还是留下了优良的造纸工艺。而这段记载,可以说也是古代阿拉伯视角下对唐朝时与阿拉伯在中亚冲突及其结局,乃至造纸术可能通过怛罗斯之战西传的一个概括了。

而作者还提到,要去桃花石做生意,会首先抵达喀什噶尔,之后再走4天会抵达叶尔羌,之后会经过于阗、沙洲等地。如果有人想去扬州,则需要从沙州经过甘州和火州等地,从火州走40天才能抵达。而在扬州,有个政权非常有名,桃花石人(中国人)将其称为Sanqu。而现代一些学者认为,这个Sanqu就是“宋国”的音译。

另外,这本书里还提到中国的纪年,并比较精确地列出了中国的十二生肖,其中只有虎被写成了豹。并说汉语和吐蕃语和其它语言都差异很大,而他把汉语和吐蕃语并列倒是和现代的学术认知比较接近了。

宋朝发达的海外贸易跟阿拉伯人也有些关系

而对于中国的南方,这本书提到有座大港叫广府(Khanfu),有条大河从城中穿过,河上有数座桥。另外还说中国盛产优质纸张和丝绸,并对丝绸衣物的轻薄透明有生动描述。

此外,这本书中还对中国君主的管理制度、平民生活、宗教信仰和阿拉伯人等族群在中国定居等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虽然用现代视角来看,其中错误的地方也非常多,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却也绝对堪称精确了。而这可以说也是唐宋几百年双方持续交流,相互认知的一个注脚了。(图片来自网络)

专栏
欧亚传奇:游牧族群串连的欧亚史
作者:桃花石杂谈
19.99币
117人已购
查看

碧玉颜色等级价格表

宠物医院咨询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