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凉了,一场秋雨下来,我们老家皖西北今天最高温度才18℃,感觉像冬天一样。
天凉以后,鱼儿吃口越来越轻,特别是降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鱼儿开口能力、开口幅度都大幅减弱,这时,我们就开始主用一些细钩条的鱼钩钓鱼了。
这些鱼钩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钩条细、轻质、形体小,非常方便鱼儿的吸入,轻开小口就能一口闷,加上天凉以后,我们主钓的都是鲫鱼这类目标鱼,个体偏小,这些钩型便会经常用到了。
我经常用的和大家一样,无外乎就是袖钩、秋田弧、溪流这样,这里就给大家说一下我对这几款鱼钩的用钩感受。挑最明显的特点和大家说一下。
袖钩钩型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钩柄长,其它方面都中规中矩,是小体型鱼钩里最“普世”的存在,用时髦的话说,设计理念没有什么大的突破,造型上是现代鱼钩一直延用的,类似的还有新关东,打眼一看,哈,这鱼钩我30年前就用过!
实际上30年前用的可能只是钩子的形状类似,但在钩条的粗细、硬度、裂度上已经大大不同了!袖钩对于现在的钓鱼人来说,用的最广泛,甚至超过了伊豆、伊势尼这种钩型,许多钓鱼人甚至常年用袖钩钓鱼。
我的用钩体会是:袖钩最大的价值是钓小个体鱼类,鲫鱼最好,3号,4号是最好用的钩型大小,拉饵是最好用的上饵方式,无刺快速摘鱼是最经典的操作,当然,这说的都是野钓。
因为使用广泛,钓鱼人对它都相当熟悉,甚至一下子都说不出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但就是一想到钓轻口、滑口就会首先想到它,但其它细钩条、小体型的鱼钩也能钓轻口、钓滑口啊,往下看,或许看完就明白了。
经常用秋田弧钓鱼的人就少多了,说它专为钓小鱼而生可能很多人不服气,三五斤的也能钓啊,没错,但这并不是设计的初始目的,不是普遍存在。
与袖钩相比,秋田狐钩型内敛,钩门更窄,钩条更细,整体更轻质;钩尖部分整体内收,钩底弧度流畅,这个设计使得它在力学上承受的拉力值更大一些,也是它偶尔能钓三五斤的鱼的原因,但只是相对,毕竟钩条细!
另外,整体钩型流线优美,这也是“狐”这个名的由来,看上去更像一件艺术品,特点鲜明,辨识度特别高!
钩型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钓小鱼,麦穗、鳑鲏、瓜子鲫、小白条,我的用钩体会是:
用此钩钓鱼,抓口变得异常简单,浮漂只要有动作就可提竿了,但是我本人觉得它的跑鱼率还是挺高的,和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更适合挂钩红虫、小蚯蚓垂钓,大降温时用要比袖钩感觉上好一些,摘钩有可能特别麻烦,要做好心理准备。
溪流这种钩型,整体看上去更圆润一些,钩柄没那么长了,钩门也宽了一些,钩条也比袖钩看上去稍微粗了一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溪流钩更适合野钓,没有袖钩的使用场景多。
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特点,溪流钩的跑鱼率我觉得是这三种钩型里面最低的。有钓鱼人可能会问,溪流钩会不会不够轻质,影响天冷时鱼儿的入口?这就是溪流钩最适合的使用场景问题了!
同等大小,溪流钩稍微沉一点,但这不绝对,有的品牌的袖钩会比溪流更沉!其实这些重量的差异并不大,又不是和伊势尼比较,既然拿这三种钩型来作对比,说明它们有着适应轻口的共性。
钩门宽会挡口吗?与袖钩和秋田狐比,会有不利影响,这也是我觉得溪流更适合挂蚯蚓这类活饵垂钓的原因,因为鱼在活饵面前的开口愿望会更高一些,也更有耐心把活饵吞下去,也就使得这种钩型更能大小兼顾一些!
以上就是我对溪流钩型的用钩体会!
通过本文的叙述,若是形成用钩推荐的话,我本人的观点如下,仅供参考:
天气渐凉,野钓的话,红虫、蚯蚓越来越受到鲫鱼尤其是大鲫鱼的青睐,在此种活饵的面前,它们是没有抵抗力的,此三种钩型最方便活饵垂钓的便是溪流,跑鱼率也较低,也更能大小兼顾,这便是我的推荐!
说明,用钩无绝对,每种钩型都能找到替代品!
-END-
本文原创:姚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