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钓鱼人很多都喜欢钓鲫鱼,小编钓的鲫鱼也不少,也有很多品种的,今天就来给大家整理下鲫鱼的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土鲫鱼
土鲫鱼也叫野生鲫鱼,是自然生长大的,是指在自然水域里土生土长的鲫鱼,土鲫鱼产仔一般在春秋两季,成长过程较慢。从幼苗长到150克(3两)重大约需要三年时间。在不同的水域里大多呈青灰色,也有的呈金黄色。土鲫鱼的生命力较强,体力也比良种鱼好,离水后一时半会不容易死。
特点:多呈金黄色,鱼身侧线只有28个侧线点,从侧线数只有28匹鱼鳞,鱼身偏廋,腹腔内肠子细长,肉身紧,鱼的背是青黑或黄色、腹部是白色,尾鳍薄而颜色较身体颜色浅,鱼唇非常薄,鳃壳上少肉或无肉;头部较圆且小,鱼头和鱼身的过渡处非常平滑,不会出现鱼身较突出现象!
二、工程鲫(湘云鲫)
工程鲫又名湘云鲫,是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为首的技术协作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鱼种,与普通鲫的生长性能相比,具有性腺不发育、抗病力强、耐低氧、耐低温、食性广、易起捕等优点,特别是生长速度快,工程鲫比普通鲫鱼快3倍;而且在商品特点上也有很多优势,出肉率高,但肉质松散。
特点:湘云鲫外观与普通鱼鲫相似,湘云鲫体色背部为青灰色,腹部为白色;头部与其它鲫鱼相似,但较小,有一对较小须突;侧线鳞一般为30~32片,性腺不育,内脏少,腹部比其它鲫鱼小,背部肌肉明显厚于其它鲫鱼。工程鲫是完全鲫鱼体型,头小体大,头部、鳞片及鳍条颤色一致,其鳞片与普通鲫鱼无明显区别,仅背鳍至尾鳍捌线上部的鳞片(特别在靠近尾鳍)捧列较为紊乱,仔细观察其吻部可看到一对极细短的吻突。
三、彭泽鲫
彭泽鲫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特产,自1983年进行人工选育繁殖,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性、适应性强,养殖环境要求不高等特点,肉味鲜美,肉质嫩爽,营养丰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
特点:彭泽鲫鱼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条呈青黑色,奇鳍颜色较偶鳍更深,体形长,头短小,吻钝,唇较厚,眼中等大,无须,尾柄高大于眼后头长。
四、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黑龙江省方正县特产,具有头小、背厚、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等特点。
特点:体型短,体侧扁而高,头短小,吻圆钝。口端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排列紧密。背鳍具有硬刺,外缘平直,后缘锯齿粗,排列稀。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体色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深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
五、淇河双背鲫鱼
淇河鲫鱼,河南省鹤壁市特产,是天然的三倍体鱼类,具有肉质肥厚细嫩,骨刺细少,腥味小,味鲜美,腮不苦等特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特点:淇河鲫鱼体宽背厚,个大肉肥鳞被完整,色泽金黄或银白。含肉率70%以上,肌肉蛋白质含量18%以上。氨基酸总和18%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六、白鲫
白鲫是淡水可钓鱼的一种鲤科。又称“日本河内鲫”、“源五郎鲫”或大孤鲫、大阪鲫。体型较大,高而侧扁,前背部隆起较明显。头稍小,尾柄细长,色银白。杂食性,生长快,四龄体重可达0.75千克以上。原产日本琵琶湖,1976年引进我国。其体色银白,故名“白鲫”,民间简称鲫鱼。
特点:白鲫体型大,最大可达五斤,高而侧扁,其背部隆起较明显,似驼背,头稍小,尾柄较细长,体色银白。鳃耙较多达102~120,肠管为体长5.6倍,雌雄比例为1:1。白鲫杂食性,主要食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白鲫生长速度比本地鲫鱼快1倍~2倍,二龄左右性成熟,产粘性卵。
七: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育种专家于1976~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养殖新对象,它是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
特点:体侧扁而高,体背部及两侧为银灰圆,呈纺锤形。腹部为银白色。头短小,嘴圆钝,上下颌大体上长度相密,口角无须,鳃孔较大等。
八、过山鲫(龟壳攀鲈)
过山鲫顾名思义,他可以在陆地上爬行,离开水也能存活数天。学名攀鲈,原产于中国南方、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为亚洲特有属(endemic genus)。攀鲈属(Anabas)全球仅有2个种,中国仅龟壳攀鲈一种,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稻田,属中国原生鱼类。
特点:过山鲫属于小型鱼类,成鱼个体50-100克之间,野生最大个体一般不超300克。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鲫鱼的种类以及特征,如有漏掉,欢迎指正,记得转发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