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摩崖书法:颜真卿与苏轼的传世之作

09-18

摩崖书法:颜真卿与苏轼的传世之作

叶榕 整理

湖南永州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运要冲和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自古文风鼎盛,迁客骚人,往来者众,元结、怀素、柳宗元、周敦颐、何绍基等文学艺术大家都曾生活于兹,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

澎湃新闻获悉,9月18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展厅,展览以永州地区的摩崖石刻为主题,精心遴选出具有永州地区代表性摩崖石刻拓片约60件(套)。其中最著名的有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和韩愈撰文、苏轼书写的《荔子碑》,这两件作品在中国历史上有“三绝”之誉。

颜真卿书丹的名作《大唐中兴颂》,原石位于湖南永州浯溪。

颜真卿书丹的名作《大唐中兴颂》,原石位于湖南永州浯溪。

“浯溪”榜书

展览以永州地区的摩崖石刻为主题,结合永州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分为“民安国定,摩崖颂中兴”和“地缘人彰,山水绿潇湘”两个部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王春法致辞时说,永州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自古文风鼎盛,迁客骚人往来者众多,是国内少有的摩崖石刻集中之地。元结、怀素、柳宗元、周敦颐、何绍基等文学艺术大家都曾生活于此,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唱和诗文,交流心灵,并为后世文人追捧和效仿。王春法说,此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就是要通过摩崖石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第一部分 民安国定,摩崖颂中兴

公元757年,唐军收复在“安史之乱”中沦陷的长安、洛阳二京。公元761年,有整兵拒贼之功的元结,为盛赞“宗庙再安,二圣重欢”,亲撰《大唐中兴颂》,后请颜真卿书写,镌刻于永州浯溪的崖壁之上。《大唐中兴颂》碑文凡21行,行20字,共计332字,竖写左行。字径约20厘米左右,字迹笔力劲健,结字端方,通篇豪放开张,气度恢弘。黄庭坚曾赞:“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中兴颂》”。《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展览现场 拍摄:余冠辰

展览现场 拍摄:余冠辰

元结撰 颜真卿书 原刻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 画芯宽317厘米 高292厘米

元结在永州主持开辟多处石刻,以摩崖推动“文”“字”“石”三种艺术形式浑然一体,引导当地原始朴素的山石信仰升华为针对家国情怀的真挚抒发,将永州摩崖石刻与家国之情紧密相连,虽时运交移,这种对于国家安定、生活富足、文化繁盛的美好向往,依然绵延千年,历久弥新。

第二部分 地缘人彰,山水绿潇湘

字因石传,岩因人胜。摩崖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柳宗元的“欸乃一声山水绿”,让永州的湖光山色熠熠生辉。碑石崖壁之上,元结、怀素、柳宗元、周敦颐、苏轼、黄庭坚、米芾、杨万里、何绍基、吴大澂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颂文、诗刻、铭记、题名,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点画犹然,可亲可感。

字迹的提按使转与崖壁的凹凸平斜呼应成趣,点画的纵横捭阖与岩石纹理相得益彰。分布于永州山泽细流之畔的2000余件摩崖石刻,错落有致。每一件书作都别具特色,融汇成一道生趣盎然的风景,时时陶冶着人们的性灵。这些字迹跨越时代,沟通古今,辉映于天地之间。

展览现场 拍摄:余冠辰

元结撰 瞿令问书 《阳华岩铭》 原刻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 画芯宽295厘米 高96厘米

阳华岩是永州的风景名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铭中所见,作者元结认为“九疑万峰,不如阳华”。原刻于唐永泰二年的《阳华岩铭》是此地摩崖石刻的开山之作。瞿令问是唐代宗时的江华县令,颇具书名。叶昌炽《语石》中言:“《阳华岩铭》,亦(瞿)令问三体篆,(李)阳冰之亚也。”书作模仿曹魏正始《石经》体例,每一字都以先大篆、次小篆、再隶书的方式书刻,是唐代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见唐人对篆隶的理解与运用。全祖望《鲒埼亭集》中曾评价此拓“是刻亦为金石家所稀有足珍也”。

黄庭坚撰并书 《中兴颂诗引并行记》 原刻于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 画芯宽164厘米 高283厘米

黄庭坚对于元结《大唐中兴颂》的本意提出见解,引发后世争辩。黄庭坚历经贬谪,坎坷不得志,表面对玄宗、肃宗朝政治提出疑问,实则是对北宋后期的政治生态寄寓忧虑,亦体现出他对真、善的执著追求。

韩愈撰 苏轼书 廷桂刻 《荔子碑》 原刻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 画芯宽289厘米 高108厘米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在任四年造福一方百姓。柳宗元去世后人们在罗池旁建造罗池庙以纪念。此碑现立于今柳侯祠内,碑文为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末段的《迎享送神诗》,故又称“迎享送神诗碑”,内容为韩愈著文写柳宗元事迹,是柳州人在祭祀柳宗元时唱诵的歌辞。此碑以开篇“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而得名。两百多年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书写下这段文字,南宋后墨迹被镌刻于碑上。《荔子碑》上石后,凭借“柳事韩文苏书”而享有“三绝”之誉,为苏轼书作中的名品。柳宗元、韩愈、苏轼三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同属“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坚,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存此碑为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刻,由永州知府廷桂根据碑拓善本重新上石。

《荔子碑》为东坡盛年所书,朱熹赞其“奇伟雄健”,王世贞评价为苏东坡“书中第一碑”。此作笔画穿插自然,字字大小错落有致,冲破唐书森严法度,体现出宋代的“尚意书风”。此碑勒石同样堪称杰作,掌刀者能将东坡墨迹神韵较大程度还原至碑上。字划左缘和上缘正刀入石,字划右缘和下缘斜刀入石,即保证了字体轮廓的准确度,又细腻体现出刻工对于毛笔书写特征的理解。

佚名 《“钴鉧潭”榜书》 原刻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 画芯宽34.5厘米 高108厘米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谪居十年。柳宗元在此钻研学问、游历山水,创作了数百篇诗文。其中《永州八记》写景抒情,描摹永州山水之幽深动人,传诵千古,更引无数官宦士子寻访凭吊,刻石纪念。

“钴鉧潭”题刻现存柳子庙前愚溪北岸,为宋人所刻,字体为楷书,笔画雄浑劲健。榜书本是张榜公告用的公文大字,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引喻为大字。用途为题署宫殿匾额,装饰皇家苑囿,题写宅第寺庙、关隘要塞、园林景观、名山大川等。

何绍基撰并书 《何绍基诗刻》 原刻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 画芯宽88厘米 高45厘米

何绍基为湖南永州道县人,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受到时任永州知府的好友——杨翰的邀请,在永州留下多篇代表性书作。两作书于同年,何绍基64岁之时。前者为行楷书,字势正欹相参,撇捺多向左右舒展,带有浓重隶书意味,诚可谓端庄杂流丽,由此字迹亦可窥探何绍基善学颜真卿书法的秘奥。

吴大澂撰并书 《峿台铭有叙》 原刻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 画芯宽91厘米 高212厘米

此摩崖石刻现存于永州市浯溪碑林公园。清代光绪年间吴大澂任湖南巡抚时,游历浯溪峿台后撰写有三铭一诗题刻于石上,其中《峿台铭有序》恰似碑林前言,介绍了浯溪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和历史价值。作品书风融合有秦代铜权上的篆书风格,笔画转折方直兼备,结体上密下疏,为吴大澂篆书成熟期的作品。吴大澂在这篇铭文中连用五个“若”字烘托出错立的奇峰怪石,而后又连用四个“可”字表达观看后的情感递进,使文章在章节上给人一种顿挫之感,可见其认为浯溪美景具有着独树一帜的感染力。同时,吴大澂感慨于元结的中兴颂和颜真卿的书刻,认为自己有愧先人大贤,故此特制铭刻以表达向往之情。

作品中“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之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994年5月的一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雷洁琼来到湖南视察,为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题词时就引用了《峿台铭有序》中的“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句原文。

开展当天,受邀前来的永州摩崖石刻研究专家、拓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宗君老师在现场展示了拓片传统技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据了解,中秋假期,杨老师每天都会到展厅体验区演示拓片过程。

永州摩崖石刻研究专家、拓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宗君现场展示拓片传统技法 拍摄:余冠辰

“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展览海报 海报设计:郝俊山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2021年9月18日至2021年10月17日。

(本文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李梅

淡水观赏蟹

张大千荷花国画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