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洒金轻泼墨,怀袖引清风--折扇扇面的艺术分类

07-10

洒金轻泼墨,怀袖引清风--折扇扇面的艺术分类

素纸扇面

素纸扇面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折扇扇面,又称纸本扇面。现存最早的实物,是明宣宗于宣德二年(1427)所作的“松下读书图”扇面。此外,较早的实例,还有谢缙于成化二年(1466)所作的“汀树钓鱼图”、陈白阳所作的“牡丹图”等。素纸扇面,在明代不是最受欢迎的书面用扇。入清以后,才被画家文人广泛地使用。

松下读书图

纸扇是用多层薄宣粘合而成,早期是两面一里的三层制法。北方沿袭此法较久,而南方常见有四层、五层、六层、七层之别。文人扇多五至七层,秋扇层数较少,偶尔也能见到九层棉料所作的扇面。扇面贴合完成后,表面还要加矾或加云母粉,故其吸水性能与熟宣相近(尤以重云母扇面为佳)。讲究的还要加银粉,则扇面泛银光。书家用湿笔创作,干后笔触边缘会产生有如撞水后的深迹。台湾学者称素纸扇面有素面纸与矾面纸之分。前者可以产生生宣般的水墨淋漓之感;而后者不能迅速吸收墨汁,大量墨汁只能堆积在纸面,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会自干,而这种积墨“只能被视为一种缺陷了”。论者不知这正是扇面书画的特点,他的分法只怕是出于推断。

秋夜雨图 云母笺扇面

明清南京制扇业发达。素纸扇面中,用杭连纸者称为“本面”,用京元纸者称为“苏面”。有张氏庆元馆所制纸料洁厚有佳名。

素纸扇面中较精的,称镜面笺。镜面笺是纸面光滑晶润如镜的优质纸,较早见于明初,作书画装裱之用。据信16世纪中叶之后,始用于书画。镜面笺作扇见于著录的不多。较著名的实例,有本世纪20年代裴伯谦所藏清初梁佩兰所书小楷扇面。其实,诸收藏家经手的镜面笺扇实物还是有的,只不过即使知其精但不一定敢确定这就是著名的镜面笺,以致著录使也不特别指明。

晚清-早春问梅 镜面笺扇面

色纸扇面

色纸扇面中最常见的是黑纸扇面和瓷青纸扇。两者都深色,需用金银粉或金银粉调色来作书作画。单用金色是最常见的。笔者收藏有一件瓷青纸上用金粉调青绿作的细笔山水,是乾隆时期宫廷画家方琮的精品。1995年春季瀚海拍卖会上,则有一件高维祜在瓷青纸上所作设色罗汉成扇,仅用金粉作局部勾勒。这样的罕见之物,虽然画家并不著名,也拍到了2万4千多元的高价。黑纸扇较多见于各种工艺扇,士大夫或文人使用较少而为市民商人所喜。杭州王星记扇庄就以制作此种黑纸扇为主。瓷青纸扇面则文人雅客也并不讨厌。汪承霑、赵之谦、任伯年等都有瓷青纸上的作品,出现于今年的各种拍卖会上。瓷青纸扇面与普通黑纸扇面不同之处还有,前者常与金笺各占一面,成为半金半瓷青的制品。

黑纸扇面

黑纸瓷青纸以外的色纸扇面,在折扇流行的整个明清民国时期并不多见。文献记载中,有明末文人杨慎所作的桃花折枝和自作诗书法折扇,用的扇面是浅碧的色纸。清代中期的黄易,会在浅蓝的色纸上用隶书书写了杜甫的“南池诗”三首。珊瑚红色所作扇面称“珊瑚面”。在笔者的收藏中,有几把清人在虎皮宣扇面上作书画的成扇。虎皮宣是一种香色上有淡圆斑点的色纸。色纸扇也有半色半素的品种。除黑纸和瓷青纸以外的色纸扇面,又被尘尾笺本扇面。

晚清-仙槎飞鹤 泥金瓷青纸扇面

金笺扇面

金笺是扇面中变化最多的一类。有洒金、泥金、冷金、浑金、屑金、雨金、片金诸多名目。对于这些名目与所指称的实物,各家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整张扇面全为金色而无隙地的,沈从文先生称之为冷金,而庄申先生称之为泥金。现在笔者根据自己见到和收藏的金笺扇面上的扇庄粘贴的签条,对以上两位的说法作一些修正,并对上述各种名目解释如下。

儒林诗婢 金笺扇面

洒金

扇面上有或大或小金片或金屑作装饰的扇面,泛称洒金笺或洒金扇面。有大片分布纸面如雪片的,又称片金或大片金。由于这金片是用碎金箔粘贴上去的,所以又称冷金。这金片的疏密大小可以有种种变化。片极小的也可称屑金或雨金。有时也能见到大片小屑夹杂在一起的,如笔者收藏的一把陈介祺的书法成扇所用。北京故宫藏品中张弼(1425-1487)的书法扇面镜片,和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沈周“疏林亭子图”扇面镜片,也都是用的这种“雨雪”夹杂的冷金笺。扇面两面中,如果只有一面洒金,则称半冷。

洒金笺扇面

泥金笺

用金粉代替金箔来装饰扇面的,则称泥金笺或泥金扇面。泥金扇面一般可以整张扇面全为金色而无隙地,但也有远观如全金而近观仍见粉屑密集并留细小密布空隙的品种。泥金笺用于扇面也很早,明初王绂的“树石图”,即用泥金笺所作。

桃花双鸟图 泥金笺扇面

浑金笺

通身作金的扇面,却不一定都是用金粉涂刷而成。有一种较厚重、细看全无纸底痕迹的扇面,或许是由整张极薄金箔粘贴而成。这种扇面在残缺处,可以看到极薄的一层金翻起或脱落,据此即可证明绝非金粉敷粘。这种扇笺,沈从文先生成为冷金或浑金,因冷金易与洒金中的品种混淆,故称之为浑金。浑金笺有有纹无纹之分,有纹金笺即在扇面压出布纹(平纹)和罗纹等仿纹织品的细微纹路。

中国传统扇面的用金,其实多为金的合金。视加入银等其他金属的比例多少不同,所成制品即呈现不同的色泽。古代也有青金、红金、赤金诸名目,现已不能一一指实。加银多的金笺易发黑,明代金笺色泽多偏红。明清金笺用金粉(含合金),民国张大千创用进口铜金粉打底,上敷薄薄一层金粉,以制厚实的泥金笺。 与金笺相仿,也有各种加银的扇面,相应地也有泥银、洒银等品种。银笺易发黑,外观也不如金笺富丽堂皇,在折扇的使用上要少得多。

光绪探花 俞阶云 撒金银笺书法扇面

金银可以施之于素纸,也可施之于色纸;可以双面施,也可以仅施于其中一面。这样金笺扇面的花样就数不胜数了。 金笺在明代极为流行。现存明代书画画折扇中,金笺的比例非常高。清代素纸扇面的流行,使金笺使用的比例大大降低。但到清末民初,金笺的使用又会重新流行一时。

发笺

有一种特殊的扇面叫发笺的,在庄申先生厚达300多页的《扇子与中国文化》中也没有提及,但非常有趣,为很多书画家和藏家所垂青,事实上也不是那么罕见。

所谓发笺,是在纸扇的表面,加入了细细的毛发般的卷曲植物纤维,随机地布满了整个扇面。这种纤维,比人的头发细很多,色泽却较浅,呈棕黑色。加入“毛发”的扇面,其韧度牢度会得到提高,也更加美观。为不使“毛发”与素纸之间呈对比很大的黑白,发笺用纸常呈一种非常浅的褐色调子。同时,发笺比一般的纸扇要厚重一些。发笺也有双面发笺和单面发笺之分,后者另一面可以是素纸或其他。

明代有无发笺不清楚,清代最初是作为贡品生产的,慢慢地也转为商业化生产,但仍然使用“顶上贡发”之类的广告语。

钟进士 发笺扇面

集锦扇笺

文人作扇面书画,常有数人合作之举。某人画坡石,某人作屋宇,某人补远岑,某人题诗句等等。虽然是数人合作,却是一幅完整的作品。然后从此演变衍生,就有了集锦扇书画。集锦书画是把一张扇面分割成若干等分,由不同人分别作画写字,每人的作品,都单独成立。参加合作的人数,也由少变多。有两人分作一面,后有三人四人乃至十余人分别作书画之举。所用扇面开始仍是普通品种,而以素纸为多。笔者就藏有伊秉绶和马履泰等在素纸扇面上并无界线地各自作书的扇片。大约到了清末民初,出现了专门为这种多人合作书画用的集锦扇面。其最常见的形式,是洒金与素面相邻互为分界,可以有一面二分、三分、四分等不同。

集锦扇书画的创作,在文人和画家间相当流行,但也有不知名的画匠之作。京剧界兼擅书画的艺人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等,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其原因可能是京剧演员本来就需合作而很少演独脚戏的。就区域而言,这种扇似在北方尤其是北京更受欢迎,其生产地则包括苏杭两地的诸多扇庄。

书画集锦扇面 洒金笺、冷金笺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苦行,道路虽然幽远曲折,但我们一直在前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

如果您对公众号“文玩折扇”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加微信号448199886,感谢您的支持!

千年血玉平安扣

河洛石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