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从古至今,茶的韵味不变

05-22

【烟火人间】

作者: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年初五,老百姓迎财神,喜庆的日子,几个人相约去喝茶,说是围炉煮茶的那种,是时尚。对于我来说,这是形式,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形式很重要。好的形式,可以让纷乱的灵魂有个着落之处。先在网上搜寻推荐的茶室,第一名已经满座,第二名就是这家。

这是苏州一家围炉煮茶的网红店,我微信上收到确认通知后,对那带着“泷”呀“雪”呀的四个字念叨了半天,才勉强记住,但是一转身又有点恍惚,总把几个字弄颠倒了。

那天有点冷,阴沉沉的,零下四五摄氏度,在苏州算是天寒地冻了,我走在学士街上。这条街和苏州的许许多多大街小巷一样,虽然两边的房屋进行过改造和修复,但是历史的气息仍然弥漫着。千百年的厚重,不会轻易就飘散的。学士街因明代大学士王鏊居此而得名,唐伯虎称赞他:“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走了不多几步,就看到了那家店,门脸并不大,既朴素又养眼,既有些乡村气息,又是典型的苏州味道,据说二楼还装饰着一片白桦林,房间和房间之间用小木桥连接,创意不少,可惜我没有看到。因为刚要进门的时候,手机“叮咚”了,收到了新的通知,本部已经满座,需要往它的分店去。

分店仍然在学士街上,但又不在学士街上,确切地说,它开在学士街的一条支巷里。

走不多远就有一座小桥。在苏州,这样的桥是遍布着的。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写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而今虽然枕河人家逐渐减少,但是小桥仍然有那么多,仍然在那里。

其实支巷里还藏着更多的支巷。跨过小桥,是一个三岔路口,有三条小巷在眼前,直行的那条是古吴巷,左边施林巷,右边水潭巷。我往右,走到水潭巷,一眼望去,小巷里没有什么门店,都是普通居民的家门,苏州小巷里特有的那种,窄小的,甚至旧陋的,岁数很大的木门。

在大白天,我竟有点迷失的感觉,正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地方,就看到两位同伴,她们正站在一扇小门前等我。

这扇门,又小又旧,没有一点点装饰。倘若你是随意路过这里,一定不会想到,这里边还有另一个世界,它能够在冬天里给你温暖,在年老时给你童年的记忆,如果一个外乡人走进去,他也许能够看到故乡的模样。

进到里边,才知道它的门,还真算不上小而旧,它的内里,才是真正的小而旧,螺蛳壳里做道场。如果说学士街那家店的装修在苏州民间茶室中是出众有创意的,眼前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水潭巷分店,则走了另一个极端。几乎就是一个老破旧宅的原貌,完全没有整修,没有打理——要说没有打理,也不符合事实,它有自己精心设计的风格。五六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屋,每一间小屋里,都摆着旧家具、旧用具,连煮茶的罐也是粗陶罐,屋中甚至还摆放了许多并没有什么用场的杂物,让人恍若走进了童年时的家。

如果不是墙上挂着风格各异的书法,一定会以为是误入一户寻常百姓家了。小天井则另是一番天地。天井拐弯抹角,小巧玲珑,还有一方小小的水池,所剩空间实在不多,就在这不大的空间里,置放了七八十对茶桌。用“对”字形容茶桌,是因为这里的摆设,多半是提供给二人世界的。地方太小,空间局促,年纪大的人,恐怕都蹲不下身子,因为它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天地呀。

我以为天气很冷,院子里的茶座是留给春夏秋的,却不料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些喝茶的人,也都是从学士街那边转移过来的,屋里已经满了,就坐在院子里。这里冷一点,但是空气好,且茶是热的,何况还“围炉”,有暖气升腾起来,有烤地瓜烤栗子的香味飘散开来,其乐融融。

我曾听过一句话,说是“大冬天,哪怕在室外,也要围炉煮茶”,以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眼见为实。

这是租了苏州小巷里最为普通的旧房子,没有做成新的“旧”,而是保留着旧的“旧”,既不用太大的投资,又切合了今天各类人群怀旧的情绪和需求,亦是古城内古宅旧居活用的一个生动而又切合实际的典范。

没有什么高大上,只有人间小烟火,于是聊天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随意起来。没有主题,没有目标,只有闲适,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在一间朴素的茶室,围炉煮茶,似乎就是放松闲聊的最佳选择了,一边还需要动手烘烤那些小食、玉米、红枣,还有专门烤橘子吃的,吃的就是个亲切随意。

其实,老苏州人对围炉煮茶并不熟悉。我曾经在小说中写过不少苏州人喝茶的情形。有早上进茶馆喝茶的,有下午边喝茶边听评弹的,也有在园林里喝茶的,“茶室里一片安静,园中的鸟在叫,起了一点风声,有一种快要天晚的意思”。苏州还有一种喝茶方式叫“吃讲茶”,就是通过喝茶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进茶馆找调解人安排“吃讲茶”,什么话也不用说,不用据理力争,也不用诉说委屈,等到茶吃得淡了,他们的矛盾已经化解了,站起来,谢过调解人,走出去,这时候外面的世界阳光灿烂……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从前作为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习俗的围炉煮茶,不知怎么一下子传开来,火起来,受到追捧,直是让人感叹“世界是你们的”。

那一个下午,我们一边围炉煮茶一边聊天,聊了文学,聊了电影,聊了社会,聊了人生,两三个小时,十分饱满,似乎是穿越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茶和山水相配,是开阔,是舒畅;茶和园林,也是两相适宜,在园林喝茶,享受的是曲径通幽。原来,茶和旧宅,同样也是气息相投。在这里喝茶,虽然场所逼仄,也无法纵目远望,心思却是可以飞得很远很远,比如,抵达人类的昨天和明天。

曾几何时,人们对高大上、对富丽堂皇逐日追风,蜂拥而去,喝个茶,喝个咖啡,都要去最高档的酒店,要洋气,要有高级感。今天又回归朴素,重新有了烟火气,接了地气。何止是喝茶,人类一直就是走着S形的路线向前。因为一直是向前的,曲折一点没关系。

虽然也有人会说,围炉煮茶只是赶一赶时髦而已,不一定能火多久。其实无所谓,不用担心。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围炉煮茶了,一定会有另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一种形式消失,另一种形式出现,这就是变化。有了变化,才有进步,才有鲜活的世界。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2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宠物猴子售卖基地

阜新玛瑙手镯一般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