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说过很多关于海水鱼饲养的话题,而大家最关心的往往都是健康问题,究竟买回来的新鱼是否真的健康?又或者白点了怎么办?再或者闭口不吃东西是不是生病了等等。
其实究竟海水鱼是否健康?海精灵认为这是个不太客观的问题,并且没有简单的答案。
其实我们玩海水这么多年,按照常规的划分,海水鱼是否健康可以这样去定义:
No.1
没有任何疾病
No.2
没有表现出疾病或感染的临床体征
No.3
处于有益鱼身体或情绪健康的状态
No.4
鱼类的身体或者情绪状态健康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些蒙圈了?怎么健康的定义有这么多?鱼缸里的海水鱼到底健不健康呢?
别急,继续往下看。按照上面的分类:
NO.1 所指的是鱼体暂时没有任何侵入性的疾病,比如寄生虫、细菌等等,但周围暗藏危机。
NO.2 所说的是海水鱼可能存在疾病的困扰,但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未表现出来。
NO.3 所指某种原因让海水鱼的身体及情绪趋于健康的一种状态。
NO.4
很明显是指海水鱼不论是身体状态及情绪都是健康的状态。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如何判断海水鱼是否真正健康了吧。按照文字内容的解释只有最后一项“身体及精神状态都处于健康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当然为了说明以上几种“健康”状态,我们通过海水白点寄生虫来进步的举例说明。
感染了白点寄生虫,是否健康呢?
白点寄生虫是一种可快速传染的病原体,海水鱼一旦感染,那么身体会出现若干凸起状态的白点,同时被寄生的海水鱼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比如呼吸急促,擦身、冲水等等。
不过海水鱼感染白点后就可以立刻判断不健康吗?其实不是的,白点也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分别是滋养体、包囊前期虫体、包囊、子代幼体等阶段,当滋养体成熟后,便会离开鱼体进入包囊阶段。此时的海水鱼看似痊愈了,其实属于亚健康状态,通常几天过后,会有更多白点出现。这也符合NO.1NO.2所形容的状态。
再举个例子,新冠肺炎也存在很多无症状表现者,这些人是健康的吗?不,他具有传染性!
如何具体的定义NO.3定义的健康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海水白点一旦被至于,那么曾患病的海水鱼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短暂的抗体,通常为3—6个月不等,这个周期内会大大降低再次感染同种白点寄生虫的风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感染过白点寄生虫的海水去其实比没感染过的海水鱼要健康呢?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们用人类来举例。
看看手臂上那黄豆大小的疤痕,就是小时候接种疫苗所留下来的,而疫苗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弱化的病原体注射到我们的体内,从而让免疫系统产生抗敌,这样一来如果之后遇到一种更致命的病毒株,接种疫苗的人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有更高的几率不会出现疾病症状。从这个角度来看,接触过寄生虫确实提供了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和“降低患病风险”的条件。
暴露在鱼体内的病原体,它的作用很像是一种持续的疫苗,鱼的免疫系统虽然无法弱化病原体,但却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抵抗力。正所谓我强敌弱的情况下,病原体也就没有机会恶化成致命的疾病。
一条有病原体的鱼如果和一条没有病原体的鱼进行比较,究竟谁更健康?这个答案其实很模糊,非要选择我个人会认为没有病原体的鱼在各个方面都更健康,但除了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
这也印证了NO.4的说法。
为什么病原体会变成疾病呢?
上图很好的展示了可能导致病原体转化为疾病的关系。
一个是致病性病原体的凶猛程度,关乎到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举个例子:新冠肺炎就比普通肺炎的毒性强。
换到海水鱼类身上,丝绒病就比白点病更加凶猛;革兰氏阴性菌往往比革兰氏阳性菌更具毒性等等。
另一方面是鱼类对每种特定病原体的敏感性。比如说小丑鱼比神仙鱼更容易感染丝绒病,而小丑鱼患白点的几率却比吊类要低。
海水鱼是否容易感染疾病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外界因素进行干扰,比如是否受伤了?是否营养不均衡?又或者是否水温忽冷忽热?水质条件太差?饲养密度太大?这些都是导致鱼类容易患病的原因。
如何减少鱼类作为病原体宿主的易感性?
减少鱼类患病的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每条进缸前的海水鱼进行检疫,或者从玩家手里收购已经养定的海水鱼。
我们经常会发现,从鱼商那里买来的新鱼患病的几率明显高于玩家手里养定的老鱼。
其次,我们需要给海水鱼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空间,饲养的密度不要太大,不要将侵略性强的海水鱼饲养到一起,避免因为打斗造成损伤及心理压力过大,同时水温和海水比重要恒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最后还有一点通常是大家容易忽视的,那就是肠道菌群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而且恰好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因素。
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直接接从海洋中获取新鲜的食物进行投喂,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所以选择添加了益生菌的高品质食物就成了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些吃下去的益生菌能很好的提升鱼类的免疫能力,对抗细菌或寄生虫的侵扰。
海 精 灵
一起记录海缸的美好生活!
网址 : www.oceanelv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