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梗赏析网

吃铅量浮漂对鱼口漂相速度的影响解析

09-11

吃铅量浮漂对鱼口漂相速度的影响解析

0.8,1.5,3.0,5.0克吃铅量的浮漂对鱼口漂相的影响差别到底有多大?

前面写了“0.8,1.0,1.2.1.5毫米尾径对鱼口漂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主要就是直观对比分析一下常见浮漂尾径对钓组灵敏度(鱼口漂相长度方面)的影响的差别。这一篇是直观对比分析一下常见浮漂吃铅量对钓组灵敏度(鱼口漂相速度方面)的影响的差别。为什么不对比分析吃铅量对鱼口漂相长度方面的区别呢?因为在早前的“钓组灵敏度定量分析”一文已经得出结论了(并且拿到了那个钓组灵敏度的发明专利),吃铅量只影响钓组运动速度,对钓组运动长度(就是鱼口漂相长度)影响甚微。

对于浮漂来说,尾径和吃铅量就是浮漂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直接决定了特定浮漂的性能。也是钓友们根据对象鱼选择浮漂的直接参数。这两个问题琢磨透了,钓友们选择浮漂就有依据了,就会心里有底。


本文选来对比的四个吃铅量,就是对应了实际垂钓中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几种。0.8克对应钓轻口小鱼,1.5克对应钓浅钓正常鱼口的小型鱼。3克对应适当钓深钓中型鱼,5克对应钓比较深钓较大鱼种,或者滑漂远投。

根据“钓组灵敏度定量分析”一文的其中一个结论,钓组运动速度与钓组质量成开方反比关系。开方的实质就是“弱化”。这个与尾径那个结论有巨大差别。钓组运动长度(鱼口漂相长度)与尾径成平方反比关系。平方就是一种“强化”。简单来说,如果尾径的增加会“较大”地影响鱼口漂相长度的话,那么,吃铅量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鱼口漂相的速度。下面就这四个有代表性的吃铅量进行对比。

(对比之前,请忘记那个耳熟能详的牛顿定律F=ma。因为钓组运动是振动过程,满足的是振动方程,求解的是一种偏微分方程,还要用到迭代计算等近似数值求解方法,不是一个F=ma能描述的。这也是几十年来垂钓界和大师们都搞不清钓组灵敏度的原因)。

由于钓组运动速度与钓组“整体”质量开方反比相关,所以首先要以同一标准将吃铅量转化为钓组“整体”质量。钓组由漂铅水线构成。不妨同步简化为漂铅质量。而且,漂的吃铅比从1到1.5到2甚至更大都有,不妨也同步简化为1.5。如此,就可以计算出各个吃铅量的配漂钓组分别的“整体质量”:

m1=0.8*(1+1/1.5)=1.33克。

m2=1.5*(1+1/1.5)

=2.5克。

m3=3.0*(1+1/1.5)

=5.0克。

m4=5.0*(1+1/1.5)=8.33克。

则各个吃铅量的配漂钓组,在同样的钩饵及状态以及同一条鱼来吸食钩饵,带动钓组运动的速度(即鱼口漂相速度)比分别为:


v2/v1=(m1/m2)的开方

(0.8/1.5)的开方=(1.33/2.5)的开方=0.73

从计算中可以看出,如果吃铅比相同,则钓组质量相除时,括号内约去了,就还是吃铅量相除。于是,

v3/v2=(m2/m3)的开方

(1.5/3.0)的开方=0.71

v4/v3=(m3/m4)的开方

(3.0/5.0)的开方=0.77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吃铅量虽然接近成倍增加,但是钓组运动速度并不会减半,还保留了“一大半”的速度。

不妨计算一个吃铅量差别很大的两个钓组的情形。

v3/v1=(m1/m3)的开方

(0.8/3.0)的开方=0.52

吃铅量从普遍常见钓轻口小鱼的0.8克的“小漂”,换用吃铅量达到3克普遍用来钓中型鱼的“较大漂”,钓组运动速度才会减半。(注意这里默认两支漂的尾径相同。)

这个是不是有点感觉“不合常理”?其实却是科学实际。即使是冬天钓轻口小鱼,也经常见到老师傅用吃铅量3克甚至5克的浮漂,但是尾径较细,一样能看清鱼口漂相。因为,即使吃铅量增大很多,由于开方的弱化,使得速度减少幅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特别是,鱼口漂相长度只与尾径相关,吃铅量对鱼口漂相长度的影响本来极小。所以,适当用吃铅量较大的浮漂,保证绷紧水线,信号传导顺畅高效,即使鱼口漂相速度会减慢一些,但是,就一两倍内吃铅量变化范围来说,还保留一大半的速度。对于普通垂钓来说可以不必介意。


下面分析另一个问题。吃铅比对鱼口漂相速度的影响。

对于吃铅量相同的两支漂,吃铅比大的,说明漂体本身质量小,则钓组质量也就小。那么其钓组运动速度就会快一点。但是,到底快多少呢?快的程度又如何呢?不妨实例分析一下。

两支漂,吃铅量都是3克,一个吃铅比为1.5,则漂重3/1.5=2克,钓组质量为3+2=5克。另一个吃铅比为2,则漂重3/2=1.5克,钓组质量为3+1.5=4.5克。它们的钓组运动速度比为:

(4.5/5)的开方=0.95

相信能区分开区区5%的漂尾下降速度差异的钓手百里难挑一。从实际垂钓效果来看,吃铅比从1.5增大到2,几乎不会对鱼口漂相速度有实际意义的影响。

不妨极致加大吃铅比的差异,一个吃铅比为1,漂重3/1=3克,钓组质量为3+3=6克。另一个吃铅比还为2,则漂重3/2=1.5克,钓组质量为3+1.5=4.5克。它们的钓组运动速度比为:

(4.5/6)的开方=0.87

吃铅比从1急剧增大到2,鱼口漂相速度差异还接近九成。虽然有些高手可能分辨出来,但是对于普通垂钓爱好者来说,这个差异也不具备实质性的价值。(吃铅量都是3克,一个漂自重3克,另一个漂自重才1.5克,多数钓友会认为这两支漂的表现会差别巨大,其实不然。)


简单总结:

1,适当用吃铅量较大的浮漂,保证绷紧水线,信号传导顺畅高效,即使鱼口漂相速度会减慢一些,但是,就一两倍内吃铅量变化范围来说,还保留一大半的速度。对于普通垂钓来说可以不必介意。

2,吃铅比这个浮漂参数对于普通垂钓爱好者来说,可以不必过多考虑。

3,钓鱼技术是个系统工程,精益求精可以作为一种乐趣,而不必作为目的。虽然,搞清楚各个因素的作用的确令人钓起鱼来感觉心里踏实,不必疑神疑鬼,陷于“找不到病因”的焦虑和慌乱,更加从容淡定,但是,垂钓本身只是一种娱乐。

北京宠物市场批发市场在哪里

孔雀石的寓意和象征